用足用好财政政策提振消费

四川省通过“财政补贴+市场联动”发放各类文旅专项消费券、雄安新区举办“购在雄安”政府促消费活动、西安发放体育用品类消费券……“五一”假期,各地纷纷推出促消费活动,有效激发群众消费热情,市场保持升温势头。
推动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大有可为。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这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做好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等“必答题”。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社会保障、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工具,促进解决制约消费的瓶颈问题。去年以来,一系列财政政策效果明显,尤其是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促进消费回升,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长期战略之举,在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之际,更要加紧实施、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提振消费。
突出政策时效性。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已明确,正在共同发力显效。政策的落地不能松劲,必须“能早则早、宁早勿晚”。只有紧抓政策时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果。今年我国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年初,中央财政就预拨810亿元资金,抢抓春节“窗口期”,让广大消费者及时享受政策红利,掀起消费热潮。近日,又追加下达第二批810亿元资金,持续支持各地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各地应加快已拨资金审核兑付,确保真金白银优惠直达消费者。
强化政策精准性。针对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把宝贵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对于增收减负难题,更大力度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多渠道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提升群众消费能力。同时,财政补贴只有切中消费者需求,才能更好拉动消费。今年扩围提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家电支持品类由8大类拓展至12大类,增加了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提振消费效果更加明显。政策靶向发力、精准支持,既有效扩大消费需求,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增强政策协同性。提振消费需要加强财税、货币、产业等政策的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打出政策“组合拳”,特别是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合力提供更多真金白银的支持。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引导带动信贷资源支持消费市场稳健发展。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此外,还可以开展数字人民币扩消费、惠民生推广活动。财政政策和就业政策密切配合,通过安排就业补助资金、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支持援企稳岗,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消费也能够起到拉动作用。
“五一”假期消费热潮,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潜力。加紧实施各项宏观政策,增强政策精准性、有效性,将进一步提升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市场向好向新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