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稳订单拓市场 外贸企业加速多元化布局

“我们公司主要出口宠物食品,外贸产品是英文标识,转内销需要注意哪些合规事项?”
“针对境外设计的家居产品如何适应国内消费需求?如何通过线上渠道快速建立品牌认知?”
……
近日,在北京市商务局举办的“2025共建首都跨境电商新生态”系列活动之“外贸优品网上行”出口转内销对接会上,平台业务专家与70余家外贸企业负责人直接对接,针对一些企业不熟悉国内市场、缺乏运营经验、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现场答疑解惑,助力外贸企业拓内需稳发展。
在美国滥施关税政策冲击下,近期,外贸市场承受巨大压力。面对新的挑战,我国外贸企业及政府部门积极应对,通过拓展新市场谋求发展新机遇。
5月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线下展落下帷幕。截至5月4日,共有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8938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去年春季同期举行的第135届广交会增长17.3%;现场意向出口成交254.4亿美元,增长3%。
说起今年参加广交会的情况,浙江瑞丽家纺(嘉兴)有限公司董事长费中富告诉人民网记者,今年广交会的订单成交向小单化、多单化转变。单笔成交金额少了,但客户数量变多了。特别是金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明显增长。相比去年,现场成交订单量递增了50%。
广交会上的旺盛人气和踊跃洽谈场面,充分体现了全球工商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4月28日,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特别是美国肆意加征单边关税,破坏中美经贸合作,但我广大外贸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各项稳外贸政策持续落地见效。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增长6.9%,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预测,4月份以来的出口总体延续平稳增长的态势。
“我们的订单计划已经排到了10月份。”费中富介绍,“近几年企业早做准备,提前规划,主要布局欧洲本土化建设,还有东南亚韩日市场作为辅助。所以这次美国的关税壁垒对我们的生产经营没有实质性影响。”
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的跨境电商企业,美迈科技已将旗下的鞋类产品销往北美、欧洲、亚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对新情况新挑战,美迈科技公共关系总监马宁告诉记者,“企业将在供应链和市场的多元化上做更多尝试。”
除了开辟增量市场,很多外贸企业也在拓展内销市场方面积极探索,以应对不熟悉国内市场、缺乏运营经验、标准接轨难等挑战。
支持外贸产品拓内销。3月16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出,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引导外贸代工企业加快培育自主品牌;4月22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的“一揽子”政策,对受到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加强市场渠道、国内消费、财政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支持。从而推动形成政府、电商平台和外贸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的态势。
商务部数据显示,一季度电商平台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内销成效显著。截至4月23日,9家电商平台已开放入驻绿色通道,6家电商平台建立内销专区,对接超6000家次外贸企业。
北京某大型超市设立了内外贸一体化商品专区。人民网记者 孙红丽摄
今年3月以来,在上海、广东、四川、浙江等经济大省陆续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围绕轻工、家电3C、家具家居、食品等重点行业,组织开展外贸优品专项对接洽谈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浙江省商务厅组织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浙江产销对接会,为外贸优品提高产品曝光度提供展示平台。对接会上,重点商贸流通企业代表提出搭建专区、优化供应链、提供入驻减免费用和对接团队、流量扶持等举措,切实帮助外贸企业打通国内市场。
4月2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蓉产蓉造”外贸优品供需对接会上,成都蓉厨食品(蓉城老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正东迈出了拓内销的“对接第一步”。他说,“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7月公司将落成新车间,并会加快布局盒马、山姆等商超渠道体系。”
“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自身的韧性。”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4月1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