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正式結束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引起了業界的廣泛討論,人民網股票將較有代表性的專家評論整理如下。
皮海洲:目前顯然不是重啟IPO的有利時機。大盤徘徊在2200點之下,基本處於今年的最低位置,意味著今年買進股票的投資者大多處於虧損狀態。在目前位置重啟IPO,隻能進一步加劇股市失血,讓股市更加低迷。更重要的是,A股市場當前並沒有一個完善的IPO制度體系,現在重啟IPO隻能是一種“帶病”重啟。因此,IPO重啟還需慎重。
董登新:應該盡快重啟IPO。雖然重啟IPO可能會對投資者帶來心理上的短期沖擊,但不會改變市場基本走勢,這是經過歷史多次証明的。由於A股投資者偏好打新、炒新,尤其是中小板與創業板IPO,更能滿足投資者對高成長股及小股本的偏好。重啟IPO,不僅可以給股市帶來新的投資機會及炒作人氣,而且還能支持創新型、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支持實業興邦。
田渭東:其實,IPO重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虛假包裝上市對市場造成的傷害。如果企業業績一般,那麼市場會給出相應的估值,就如同蘿卜和人參,雖然價格差異巨大,但分別都有市場。但如果出現蘿卜包裝成為人參的情況出現,那就造成了市場估值虛增,進而在偽裝撕破后帶來市場的恐慌性下跌。
蘇渝:本次IPO重啟最大的缺陷是沒有將優先股制度與新股發行同步進行。目前的新股改革主要局限在解決新股發行的“三高”問題,而沒有觸動導致長期熊市的股權弊端,一股獨大,沒完沒了的新的大小非減持。也就是說,現在的一個新股上市,就意味著三年內還連帶三隻新股上市。這就是市場恐懼新股擴容之所在,新增機構資金是絕不敢輕易入市的,更不要說養老基金等長線資金入市。為了解決這個股市頑疾,此前,証監會曾放言將推出優先股制度。然而,遺憾的是,在優先股制度尚未成型的情況下,証監會卻率先推出了新股發行改革征求意見稿,將二者進行了徹底分離,令市場十分失望。
葉檀: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往正確的路上走了一大步,但新股發行中的一、二級差價無法得到改變,一級市場的獲益方不會因為某幾個強勢的個人投資者參與定價就改變利益格局。長期以來,新股發行一級市場成為肥肉市場,而二級市場成為接盤市場,普通投資者不得不以打新股的方式,分得一點殘羹剩飯。
桂浩明:新規在限制高價發行,打擊業績變臉以及強化中介機構責任等方面,都較過去有了相應的進步。雖然不能說執行了新規,上市公司質量就會有足夠的保証,但“圈錢”現象會大為收斂則是可以預期的。從這個層面來說,IPO新規的利好作用會逐漸得到體現。
曹中銘:征求意見稿中強調要“強化對相關責任主體承諾事項的約束”,囿於現行《証券法》的缺陷,針對新股發行中包裝粉飾、造假上市頻現的事實,為避免更多“綠大地”、“萬福生科”們混進市場,監管部門應該讓所有發行人在招股說明書中承諾,如果像萬福生科一樣欺詐發行上市被調查屬實,由發行人以不低於發行價格回購所有二級市場上流通的股票並實施退市,與此同時賠償投資者的損失。如果發行人拒不執行,所有大小非的股份永久鎖定不允許流通,同時也禁止該企業實施任何資產重組與被其他企業“借殼”上市。此外,對這類上市公司所有重特大事項均實施分類表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