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竞买一套清代老股票曾卖掉一套房子
赵善荣的第一份收藏是买入杨百万持有的股票——“淄博基金”原始件。杨百万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赵善荣认为很有意义。杨百万则为其收藏股市史料而感动,就平价转让了。1996年后,赵善荣在股市“二次革命”成功后,抽离了大部分资金来收藏实物股票,“从那以后,股市最多也就是几十万资金。”
赵善荣为配齐深沪股票系列,与一位藏家磨了五六年,最后才得到万科、金田、发展等老股票。他还在天津的凯德宾馆一住就是半年,今天请这个,明天请那个,花费20万元,集全“津门老十股”。
一套最贵的实物股票,是他从私人竞拍中花了35万元购得的光绪三十四年大清银行(清代第一家国家银行)发行的股票。为了周转资金,赵善荣曾卖掉了一套房子。
16年中,赵善荣把自己的家变成了一个中国股票票证陈列馆,上市公司股票的种类达上千种,绝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发行的各种股票,包括“沪市老八股”、“津门老十股”、“西安三珍”等,属于股票收藏界的珍品。
作为第一代股民,赵善荣已经有25年的股龄,获得了不可小觑的成绩,但他认为最大的成功,还是率先完成了新中国第一套上市股票的收集,填补了国家在实物股票收藏方面的空白。
股市炒股
曾和杨百万共用大户室
作为中国第一代老股民,赵善荣与杨百万等人堪称中国股市的神话。从1988年以5000元踏入股市,到1992年获益500万元,入市五年,赵善荣的资金翻了1000倍。在赵善荣曾炒股的营业部,有18个人在特设的大户室,享受着五星级酒店的客户待遇——赵善荣和“杨百万”,都是其中之一。
遇到“贵人”淘到第一桶金
提起入市,赵善荣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当年遇到了‘贵人’,我淘到了第一桶金:5000元。”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自幼体弱多病,曾经在体育学院工作,长期病休在家。为了补贴家用,他就出门摆地摊儿维持生计。半年后他遇到了“贵人”——上海海军司令部的一位后勤负责人,问他是否愿意帮助单位进行修剪树枝等绿化工作。此后两年,赵善荣不仅学会了绿化,还能够进行独立的园林设计,不久便有了一笔5000元的“巨资”。对此,赵善荣说,自己胆子大,天性属于敢吃螃蟹的那种人,同时能敏锐发现市场中的各种机会。
1992年,赵善荣大胆买入“92上海股票认购证”,史称“92发财本”。30元一本,100本连号,先前在股市赚到的几万元,全部买入“92上海股票认购证”。由于100连号的中签率高,全年分四次摇号抽签,不断滚动累积,每100本连号就会有50多万元的收入。很快他成了拥有500万元巨资的富人;他达到了自己财富人生的第一次高峰。
首遇股市大震荡心脏病突发曾想跳黄浦江
1993年初,股市经历了一轮大震荡,从1500点跌到300多点,跌了70%左右。赵善荣当时接受一家证券公司的委任,做公司副总,直接负责操盘。公司借给他1000万炒股,他拿出500多万用作保证金,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从5000元翻到500万,如果从500万再往上翻,那是多少?”既没听过更没见过股市崩盘的赵善荣,对输和赢都放大10倍意味着什么,根本没有明确的概念。
直到灾难来临,时隔20年,当年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赵善荣回忆道,当天很多员工似乎有意回避我,老总后来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从明天起,你就别来了。为保护你的利益,我们已经强行平仓了。即便这样,公司还亏损了好几十万呢。”
“500多万保证金,就这样没有了。当时我就瘫坐在沙发上,浑身冰冷,跟掉进海里一样。前后不过一个多月,我知道自己从一个百万富翁,变成了一贫如洗的人。”当时亲友借给他炒股的50多万,也被赔光了。
清盘结算时,身体一直不太好的赵善荣心脏病突发,经全力施救捡回了一条命。绝望的赵善荣有了想跳黄浦江的念头,但是想到父母,想到借钱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这个要对别人负责的男人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他说,“这可能归于严厉的家教吧,朋友的钱来之不易,不论什么情况,你都没有理由不还他们的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