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股票是不是夕阳行业?

刘思恩

2013年12月23日09:05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手机看新闻

我作为一个老股民,也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的代理人,已经和证券市场在一起将近20年。但是,我对这个行业的危机感,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强烈过。

以前碰到熊市,有经验的老股民,并不会很害怕。因为每次熊市多则三年,少则一年,总能熬出头,下一茬冤大头一来,股市肯定会反弹解套。做债券的人就更滋润了。债券相对比股票理性得多,也更符合教科书上所教的规律。一般经济指标一出来,债券再后知后觉地反应,而且有趋势性,一个方向判断对了,半年的工作轻轻松松。

但是今年不对头了。债市在上半年结束了一年半左右的牛市,很确定地进入了熊市——最可怕的是,这并没有经济复苏、通胀反弹的背景。如果物价涨、企业景气,那融资成本高,大家都乐见。但是如果大家日子并不好过,借贷成本却上涨,只能推论到更坏的情况,比如金融体系有危机,需要压缩流动性、或者抬高利率迎接越来越现实的信用危机。

用一种流行的说法,非标准化融资工具,比如信托贷款、理财产品,替代了债券的地位,所以债券价格下跌,到期收益率上升。但这也可以说,资金缺乏的企业熬不下去了,不想通过传统的发债途径去融资,而是更赤裸裸地直接通过非上市证券融资。如果这成为常态,直接受损的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只能买挂牌的债券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股市慢慢也体现出这种趋势。以前搞一级市场投行的人虽然风光,但玩二级市场股票的投资经理也不差。但最近几年,股票投资经理越混越惨。表面看是二级市场股票在下跌,内在原因是多年的涸泽而渔后,交易所市场的投资者“累觉不爱”,越来越消极,所以大多数股票估值越来越低,未来融资也会越来越难。而有投行背景的人,看看主板不行了,就转去搞创业板圈钱,然后是三板,甚至转行做信托。和债市一样,股市的大趋势也是被非标准化证券所替代。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一个行业要热30年,行业里的人薪酬水平一直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是反规律的。证券市场的附庸行业,逐步变为夕阳产业,绝非危言耸听,但这对于全体国民来说未必不是幸事。(作者为某保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

(责编:章斐然、刘阳)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