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張網”加速織就 行業熱議算力資源提質增效

      人民網大同8月24日電 (記者申佳平)截至6月底,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標准機架達1085萬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存力總規模超過1680EB,全國算力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2……記者日前從2025中國算力大會獲悉,我國算力產業已邁向高質量、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從交通運輸、氣象服務,到數據訓練、影視渲染,如今算力已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2025-08-24 00:28
  • 財經觀察:政策、需求雙驅動 智能經濟加速向前

      從科技展品走向場景落地,從單點突破邁向規模化應用,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人工智能正完成一場深刻變革,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基建”。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

    2025-08-23 09:30
  • 財經觀察:從“穩”與“進”看7月份經濟數據

      “7月份宏觀政策發力顯效,國民經濟克服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和國內極端天氣等不利影響,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展現出較強韌性和活力。”1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如是說。

    2025-08-16 08:37
  • 為什麼要促消費、“反內卷”、“薅羊毛”…… 專家這樣說

      近期發布的7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由降轉升。今年,政策工具箱裡的“以舊換新”“消費貸貼息”促消費新舉措輪番上陣。

    2025-08-16 07:58
  • 財經觀察: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

      近日,在新疆哈密戈壁上,全球單期最大“光熱儲”一體化項目迎來關鍵節點——汽輪機基礎完成澆筑,為后續並網發電奠定基礎。該項目設計總裝機容量達1500兆瓦,建成后年均可提供近29億千瓦時綠色電力。

    2025-07-30 09:17

  • 財經觀察:經濟半年報“新”意足

      北京,一家新商場開業現場,人形機器人騰空躍起,完成高難度動作,多款機器人與觀眾近距離互動,吸引人們駐足拍照…… 上半年,中國經濟持續上“新”,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23.3%。各地區各部門以新跨越、新優勢、新動能跑出半年經濟“新”意。

    2025-07-29 09:30
  • 財經觀察:三組“流動”數據折射經濟活力密碼

      2025年上半年,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22.4億人次,同比增長6.7%,創歷史同期新高﹔ 截至7月9日,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1000億件﹔ 截至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30.29萬億元,同比增長8.3%…… 數據背后是流動的活力,近期多項數據顯示,國民經濟頂壓前行、穩定運行,主要指標好於預期,“穩”的態勢持續、“進”的步伐堅定、“新”的動能累積、“暢”的循環改善,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潛力。 ——客流物流增勢良好,經濟“脈動”顯活力。

    2025-07-28 09:11
  • 財經觀察:各方多維發力,激活消費新潛能

      “清涼經濟”乘“熱”而上、促消費政策推陳出新……下半年,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多維發力、多點出招,不斷激活消費“主引擎”,釋放經濟增長新動能。 入夏以來,“避暑游”“夜經濟”市場持續火熱,各地依托自身資源稟賦與創新創意,掀起消費新熱潮。

    2025-07-23 09:29
  • 暑期消費市場釋放夏日蓬勃活力

      當千年非遺與賽博朋克光影碰撞,當畢業証書變身景區通行証,當深夜街巷升騰起煙火氣······這個夏天,全國多地的消費場景正上演著精彩紛呈的創新“大戲”,暑期消費市場釋放出蓬勃的多元活力。 在福建晉江,一場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格外吸睛。

  • 財經觀察:多向發力迎峰度夏 能源保供有實招

      今夏以來,全國多地氣溫持續攀升,用電負荷快速增長。據國家發改委初步預計,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同比增加約1億千瓦。

    2025-07-12 08:59
  •  1  
  • 產業觀察:醫藥遇上AI 將碰撞出哪些火花?

      8天完成688次化學實驗,7天研究1000種催化配方……人類需要用幾年研發出來的成果,人工智能(AI)或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 不久前揭曉的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頒給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者,也讓各界對AI的廣泛應用有了更多想象和期待。

    2025-01-20 11:05
  • 發展海洋經濟,“新名詞”藏著“新機遇”!

       2024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元,為國民經濟發展注入強勁“藍色動能”。2025年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將海洋經濟置於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位置。伴隨著海洋經濟廣度與深度的不斷拓展,一系列涵蓋科技前沿、生態環保、資源開發和管理創新的“新名詞”不斷涌現,成為洞察未來海洋經濟圖景的“新密碼”。

    2025-07-21 09:20
  • 財經觀察:以舊換新撬動智能家居大市場

      “政府補貼至高20%”的標語醒目張貼在智能家居賣場各處。人民網記者 孫紅麗攝 隨著以舊換新政策紅利釋放與技術創新深化,智能家居消費市場正在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 產業觀察:人形機器人加速走進現實

      人形機器人距離我們的生活還有多遠? 從走上春晚舞台扭秧歌,到中關村論壇年會上迎賓接待、寫詩作畫,再到馬拉鬆賽場上奔跑競技,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在各個舞台頻頻亮相走紅。 4月19日,全球首個“人機半馬”比賽在北京亦庄鳴槍起跑,21公裡的賽道,吸引了20支人形機器人隊伍參賽。

    2025-04-24 18:07
  • 以開源促開放 加速構建產業創新“朋友圈”

      最近,DeepSeek發布新版大模型V3並宣布開源,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 實際上,今年以來,多家科技公司和研究機構相繼宣布開源模型或開源計劃,其中不乏很多初創公司的身影。

  • AI觀察 | “AI+”理想照進現實

      人形機器人行雲流水地演繹太極,咖啡機器人精准勾勒出天鵝拉花,導覽機器人為外賓提供雙語服務……這不是科幻電影的蒙太奇,而是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的真實景象。 作為科技創新“風向標”,論壇全景式呈現了人工智能的最新進展。

    2025-04-02 10:46
  • 起跑2025 | 這些“第一”見証外貿向“新”而行

       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5.0%。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2025年伊始,新的事業再次展開,新的故事正在發生。站在新年首月的節點,讓我們細數各行各業的新年“第一次”,從中感受中國釋放出的持續回升向好的春意。

    2025-01-27 09:06
  • 高質量發展故事匯 | 政府應從抓要素供給轉向培育創新生態

      如何避免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出現資源浪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認為,政府要從過去依靠行政力量抓要素供給和項目建設轉向培育良好創新生態。有了良好的創新生態,創新資源就會源源不斷地匯聚,創新潛力就會充分迸發並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2024-12-29 14:29
  • 高質量發展故事匯 | 支持科技企業 “小錢”比“大錢”管用

      金融體系如何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科技企業需長期持續投入,而金融機構傾向給“短錢”﹔科技型中小企業初創期需用“小錢”,而金融機構習慣給“大錢”……發展新質生產力,金融體系必然要進行適應性調整。

    2024-12-29 14:23
  • 高質量發展故事匯 | 傳統產業並不一定是落后產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但決不能忽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近年來,數字智能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5G+工業互聯網”孕育智能制造新的應用場景,傳統產業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2024-12-29 14:19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