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產業觀察:醫藥遇上AI 將碰撞出哪些火花?

      8天完成688次化學實驗,7天研究1000種催化配方……人類需要用幾年研發出來的成果,人工智能(AI)或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 不久前揭曉的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頒給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者,也讓各界對AI的廣泛應用有了更多想象和期待。

    2025-01-20 11:05
  • 以開源促開放 加速構建產業創新“朋友圈”

      最近,DeepSeek發布新版大模型V3並宣布開源,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 實際上,今年以來,多家科技公司和研究機構相繼宣布開源模型或開源計劃,其中不乏很多初創公司的身影。

  • AI觀察 | “AI+”理想照進現實

      人形機器人行雲流水地演繹太極,咖啡機器人精准勾勒出天鵝拉花,導覽機器人為外賓提供雙語服務……這不是科幻電影的蒙太奇,而是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的真實景象。 作為科技創新“風向標”,論壇全景式呈現了人工智能的最新進展。

    2025-04-02 10:46
  • 起跑2025 | 這些“第一”見証外貿向“新”而行

       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5.0%。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2025年伊始,新的事業再次展開,新的故事正在發生。站在新年首月的節點,讓我們細數各行各業的新年“第一次”,從中感受中國釋放出的持續回升向好的春意。

    2025-01-27 09:06
  • 高質量發展故事匯 | 政府應從抓要素供給轉向培育創新生態

      如何避免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出現資源浪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認為,政府要從過去依靠行政力量抓要素供給和項目建設轉向培育良好創新生態。有了良好的創新生態,創新資源就會源源不斷地匯聚,創新潛力就會充分迸發並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2024-12-29 14:29
  • 高質量發展故事匯 | 支持科技企業 “小錢”比“大錢”管用

      金融體系如何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科技企業需長期持續投入,而金融機構傾向給“短錢”﹔科技型中小企業初創期需用“小錢”,而金融機構習慣給“大錢”……發展新質生產力,金融體系必然要進行適應性調整。

    2024-12-29 14:23
  • 高質量發展故事匯 | 傳統產業並不一定是落后產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但決不能忽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近年來,數字智能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5G+工業互聯網”孕育智能制造新的應用場景,傳統產業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2024-12-29 14:19
  • 高質量發展故事匯 | 如何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認為,不僅要重視“從 0 到 1”的原創性創新、顛覆性創新,還要重視“從 1 到 100”的科技成果轉化和從“從 100 到 N”的大規模產業化。

    2024-12-29 14:04
  • 高質量發展故事匯 | 生產力,上新了!

      什麼是新質生產力、為什麼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在做客人民日報“高質量發展故事匯”欄目時指出,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中國既要擺脫傳統增長方式下粗放擴張、低效發展的生產力發展路徑,又要拓展先進生產力發展空間。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為高質量發展開辟新路徑、注入新動力。

    2024-12-29 09:20
  • 消費觀察:微短劇付費“套路”多 規范引導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豪門戀曲”“逆境重生”“潛能爆發”.......近年來,微短劇以其耗時短、節奏快、情節跌宕起伏等特點,吸引了大量觀眾。據《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經常觀看微短劇用戶佔比達39.9%,僅次於電視劇/網絡劇和電影/網絡電影,31.9%的用戶曾為微短劇內容付費。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