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新型城鎮化規劃發布 著墨以人為核心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人民財經推出《改革答卷》特別欄目,深度報道各項重要改革措施,敬請關注。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指出,《規劃》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責任編輯:郝帥

城鎮化規劃首提特大城市積分制

   《規劃》指出,在戶籍政策方面將實行差別化落戶政策,以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等為前置條件,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城區人口50萬-100萬的城市落戶限制,合理放開城區人口100萬-300萬的大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城區人口300萬-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大中城市可設置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但最高年限不得超過5年。特大城市可採取積分制等方式設置階梯式落戶通道調控落戶規模和節奏。
    [解讀]:盤古智庫城鎮化首席研究員易鵬介紹,目前,上海、廣州、天津等特大城市都已經開始採取積分落戶制來控制戶籍人口增長,北京還沒有實行。此次《規劃》中明確“特大城市可採取積分制等方式設置階梯式落戶通道調控落戶規模和節奏”,意味著北京也可能會實施積分落戶制,但是“尺度會比較嚴格,指標也不會很多”。具體何時推出他無法判斷,但他表示,國家層面政策已出,北京應該會根據國家政策制定並推出地方細則。

明確2020年前實現全國住房信息聯網

    根據《規劃》,要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推動形成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房價與消費能力基本適應的住房供需格局,有效保障城鎮常住人口的合理住房需求。
    [解讀]: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說,這部規劃提出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條件、拓寬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舉措,推進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並要求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機制。
   “文件圍繞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著墨很多,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有利於解決城鄉二元分割、‘土地城鎮化’等一系列問題。”他說。   

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根據《規劃》,我國將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願、自主選擇,因地制宜、分步推進,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的原則,以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兼顧高校和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城鎮間異地就業人員和城區城郊農業人口,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解讀]: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說,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這是中國城鎮化的本質屬性。我國一些地區城鎮化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物輕人”、“見物不見人”的現象,由此產生一系列問題。不能把城鎮化簡單等同於城市建設,而是要圍繞人的城鎮化這一核心,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轉變。

體制機制不健全,阻礙了城鎮化健康發展

   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須高度重視並著力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市民化進程滯后。“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建設用地粗放低效。城鎮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高,“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自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不力,城鄉建設缺乏特色。體制機制不健全,阻礙了城鎮化健康發展。
    [解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說,這是一部指導我國走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綱領性文件,內容全面豐富,總結並吸取了國內外城鎮化工作的經驗教訓,指導性強,意義深遠。為了避免走彎路,這份文件認真總結了我國近年來城鎮化的經驗教訓,包括: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建設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高,“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等。

城鎮化必須進入以提升質量為主的轉型發展新階段

    根據世界城鎮化發展普遍規律,我國仍處於城鎮化率30%—70%的快速發展區間,但延續過去傳統粗放的城鎮化模式,會帶來產業升級緩慢、資源環境惡化、社會矛盾增多等諸多風險,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進而影響現代化進程。隨著內外部環境和條件的深刻變化,城鎮化必須進入以提升質量為主的轉型發展新階段。   
    [解讀]: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褚平說,推進新型城鎮化,應防止兩種傾向:一是“過熱”,雄心勃勃,大干快上,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標﹔二是“過冷”,為難發愁,裹足不前。當前尤其要注意防止“過熱”,切不可將城鎮化搞成“大躍進”、“運動式”。新型城鎮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至少涉及人口、土地、資金、戶籍、產業等八種要素和四個層次,務必“先謀后動”,而不是作為追求GDP的手段和“應景之作”。    

相關
新聞
更多>>

財經
新聞
更多>>

網友
留言
更多留言>>

微博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