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俗話說,遠水解不了近渴。如果說降息這場遠水短期內沒法直接傳導到實體經濟,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近渴,那麼基於網絡借貸而生的個人對企業(P2B)網絡借貸或許是一種相對有效的解渴手段。
P2B是網絡貸款行業的一個分支。該模式連接了有投資需求的個人與有融資需求的企業,能夠對銀行不願或無力顧及的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進行填補﹔從理財端來說,廣大缺乏投資渠道的民眾也在尋找著優質的資產增值路徑。
面對跑路和兌付風險的網絡借貸,P2B平台的優質難以被界定。是否有資金池、融資項目是否真實、誰來做擔保等成為投資人必須考慮的風險。而國家隊的入場,為優質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注腳。近來,不少國資背景的網絡借貸平台應運而生。北京、江蘇、陝西、安徽、廣東等地已有多家國企高調宣布進入網貸市場。而上線3個月,交易金額就突破2.2億元的北京海澱區國資系的海金倉更是引起業內關注,該平台融資對象以科技類中小微企業為主,服務區域范圍由海澱區,輻射到北京和中國其他地區。雖然定位為P2P網貸平台,但說是P2B網貸平台似乎更貼近其本質。
從融資角度來看,科技類中小微企業不是香餑餑,它們多數都是以輕資產為主、可抵押物少,抗風險能力尤差,難以獲得銀行信貸“垂青”。而現有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政策融資工具偏重於較為成熟、已處於試生產階段的項目,大量處於早期研發階段,尚未試產的創新項目被排除在外,無法得到急需的資金支持。再有,各類政策融資資金的可使用額度偏低,遠不能滿足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過程中較高的資金需求。
帶有政策屬性的國資系網貸平台則是通過與同屬國家隊的國有擔保公司和風控能力強的金融機構進行合作,由相應機構承擔無限責任連帶擔保,給擔保公司推薦、政府推薦以及附屬園區內的優質項目提供貸款。在項目質量、資金托管、風險防控等環節引入地方政府和國家信用的背書。對行業而言,這或許是一種政策信號﹔對市場而言,國資系的挺進,將是加速網貸行業規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有風險更有機遇,網絡借貸模式早已超越了單純的P2P。雖然現階段該行業仍有不少亂象和問題,但是,隨著國家隊、各大金融機構和網絡巨頭的入場,以及監管政策的落地,網絡借貸行業必將惠及中小微企業,同樣也必將是“普惠金融”和國有資本涉獵的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