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國
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咨詢委副主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實施制造強國的新的產業公共政策要盡快突破。五點建議:首先是人才政策,要加大教育和培養,加大激勵機制﹔二是鼓勵技術創新政策,特別是在技術轉化、技術轉讓和科學研究上﹔三是要超出現有的思維實現創新,充分利用各種創新主體,實現跨領域、跨地區的合作﹔四是要培育要素市場,拼整體的效率和能力﹔五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行公平競爭,建立法治經濟。
加大人才培養要有一個目標,就是我們既要有技術熟練、效率高、年紀輕的勞動大軍,同時又有高水平的人才隊伍。
當前中小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建議加強金融和財稅政策對中小企業的支持。要實現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一定要突破創新鏈條上的瓶頸,發現並且給予整個市場充分的活力。
劉兆彬
中國質量萬裡行促進會
會長
沒有長時間的積累,就沒有技術和質量。提升質量最重要是要打好質量的基礎建設。要把標准的工作、計量的工作,檢驗、檢測、實驗室、認証等基礎打好。
要加強法治建設,創造良好的制造業公平競爭環境。同時,要建立良好的制造業利益生態鏈。整個上下游,要有一個很好的利益共享,不要在一個環節就利益獨佔。
還要大力弘揚和倡導工匠精神。我們最缺的是什麼?就是精益求精、持之以恆,能夠用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來做工業,長期的奮斗和長期的積累。
唐維紅
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裁
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制造業的重要作用、重要地位,明確指出發展實體經濟,就一定要把制造業搞好。當前,全球制造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各國都在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機遇,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中國制造業能否實現創新發展,是關系到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件大事。期待各位暢所欲言,深入探討,為把我國制造業搞上去,實現制造業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建言獻策。
“金台圓桌”研討會是人民網經濟部全力打造的品牌欄目,以助力市場向好發展為目標,聚焦經濟社會領域熱點、焦點、難點,探討前瞻性的發展路徑和解決方案,在業內已經形成一定影響力。
會議成果,人民網會精心梳理,以“內參+部分公開報道”的形式呈現,各位的精彩內容、建議我們會用內參、輿情的方式提供給相關的部門作為參考,還有部分會議成果我們也會公開報道,並進行專題集納。
希望金台圓桌會議成為官產學研的交流平台,讓參加會議的朋友,借平台形成一些共識,拓展朋友圈,共促發展。未來,也希望各位繼續關注金台圓桌,為金台圓桌提供議題線索。
高雲才(主持人)
人民日報經社部
高級記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作出重大部署,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取得顯著成就,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了可靠保障,為我國經濟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打下堅實基礎。
我國制造業發展仍然存在一些主要矛盾,背后反映了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高質量發展不是大躍進,高質量發展也不能切割勞動密集型產業,要切切實實關心和愛護我們的產業命門。
曹路寶
江蘇省鹽城市
市長
當前經濟形勢下高質量發展的壓力大,在制造業方面尤其明顯。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發達國家在搞再制造業,發展中國家則和我們低成本競爭。第二,外部是貿易摩擦的壓力,內部是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第三,傳統產業既要轉型升級,轉型升級的時候又防止脫實向虛。
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企業,而企業的發展關鍵在於用好科技,而用科技的話關鍵是要找到市場,離了市場談科技,往往都不可持久。因此,我們現在支持企業圍繞科技創新來推動市場發展,走這條路,我們才能越走越寬。
尹衛江
河北省河間市
市委書記
要重視制造業強國發展,政府在搞頂層設計時就應重視再制造產業的發展。這個發展就是政策,包括稅收方面,包括舊件的進口,包括國內舊件的使用,包括一些技術標准,包括一些消費環節的鼓勵和支持等。如果中國的制造業發展起來變成強國了,中國的再制造業同樣比翼雙飛發展起來,那時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制造業強國。
在推進一項工作的過程當中,要去除浮躁之氣,不管是上還是下。豪言壯語誰都喊得出來,但是能不能真正平心靜氣思考一些問題,靜得下心來去發揚工匠精神、去鑽研技術,這是一個非常基礎性的事情。
劉興波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
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基礎研究的短板是制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破解高質量發展動力不足的路徑有幾個方面:
要深化研發機制改革。目前從政府層面或科研機構層面,在基礎投入上比例還不足,更多是在應用層、應用端的科研投入比較多。在整個制造業基礎投入方面,存在巨大的問題和風險。
要樹立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增強培育新興產業的持久定力和專注力,以創新產業集群驅動制造業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環節突破發力。
前沿性的技術、顛覆性的技術創新領域,基本上很難容忍失敗。很多企業推動到一定程度,會遭遇到一定的研發風險,出現研發壁壘,尤其有時會受到人才制約。
郭永新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執行秘書長
輕工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五大抓手:一個是科技創新。二是抓標准質量檢測認証。三是抓綠色智慧,抓綠色發展、智慧發展,主要是信息化方面推動。四是抓三品行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五是產業集群。
建議建立以政府政策引導、行業組織實施、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高效服務體系。這裡既需要有政府的引導,包括產業布局,更需要有行業協會、行業組織來組織實施。要形成政府政策引導、行業組織實施、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高效服務體系。
王大寧
國家機器人標准化總體組
副組長
對於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有三點認識:
第一、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升級一定要注意保持我們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工業體系的完整性和產業鏈的完整性,要注意瓶頸、基礎和我們產業鏈命門的保護。
第二、在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在制造業產業升級過程中,要努力做到的促進產業的智慧升級、智慧變革。應該把人口紅利逐步轉成工程師紅利,用智慧、先進的手段、技術來使我們的工業轉型升級。
第三、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還要促進公共的、共性的、基礎性平台建設。初創企業、中小型企業尤其需要這種共享平台。
史煒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
產業室主任
談高質量發展的時候,不是一個宏觀的目標,是一個產業和技術的組合的問題,是真正的大的系統工程,是一個技術與經濟的全方位的組合,是多種技術的一個融合。
中國的高質量發展一定不是整體推進,而是局部突破,就像我們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通過局部突破來拉動整體的發展。如果我們在企業和地方政府層面,真正能夠實現一套在運行方式上自下而上的發展模式,能夠找到好的經驗,那麼上層就能找到好的方案,這樣的政策一定是有效的。
於辰濤
聯想集團
副總裁
要推動中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有很多的挑戰。需要企業夯實基礎、提高意識、廣納人才。要做數字化轉型,精細化管理。要做好三到五年投入的心裡准備,甚至更長時間。
高質量制造發展要落到最實處的地方,就是推動產學研深度的合作,然后去把基礎性的東西攻破。一年之內不用做太多的課題,兩三個課題即可。十年下來,我們就有二三十個課題。這些課題下來,能夠幫助我們整個離散制造和流程制造全面質量的提升,這才是未來。
王興山
浪潮集團
執行總裁
創新的核心應該把著力點聚焦在產品創新上,這也是數字化經濟的一個前提和基礎。
沒有工匠精神肯定不行。搞消費可以一晚就迭代,但搞制造業不行,搞制造業是慢活,需要工匠精神。
不要忘記我們的初心,智能制造、智能發展和新動能,要以客戶和消費者為中心。
張偉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制造業要耐得住寂寞,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真的沒有捷徑可走。
呼吁三方面:一是國家的法規和技術能力的同步。二是法規的一致性和執法的一致性。三是金融的支持力度需加大。
打造智能體系,要讓人機交互、互聯共通、智能汽車、智能工廠在一起聯合起來。
張爽
牡丹集團
副總經濟師
發展制造業應該是國家主導、企業主責。數字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圍繞創新創造,包括生產服務、科技服務、信息服務,都是制造業的組成部分,不能割裂開來單純就制造說制造。服務業必須與制造業來同步發展。
發展制造業還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要逐點突破,長期堅持,久久為功﹔二是要實事求是,量身訂策,搞創新不能一哄而上,要結合自己的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三是要緊跟政策,注重合作。看准方向,調整借力。開放、共享、合作是做大做強制造業應有的心態和可行的路徑。
於繼龍
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副總裁
基礎材料的研發,風險高、周期長、投資大,這需要長周期的投資與建設。夯實基礎,在通信行業自主創新、高質量發展才能真正有一個根基,才真正不懼外來一切。打造制造業強國,必須要強調基礎研究、共性技術、關鍵工藝材料,打造一個核心價值鏈,實現高端低成本的制造。
企業要想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就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不動搖,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狠下功夫,以促進技術變革、提升產業鏈條為核心,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推動科技、金融、人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扭轉制造業比重過快下降態勢,加快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躍升。
李平
東土科技集團
董事長
企業應當使用市場來牽引中國的智能制造和工業領域技術升級。而智能制造就是要通過這種新技術的革新,新技術的改良,來提高工業生產能力。尤其是在工業結構、產業結構調整時,無論是在績效、效能,還是品質提高上,工業互聯網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支撐技術。它能夠幫助我們中國的傳統工業企業,通過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一步到位,來構建一個比較完善的面向未來的工業控制體系,或者平台。
企業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在提高效率、提升生產力的情況下,找准方向,然后循序漸進地採用這方面的技術,量力而行,著眼未來。
方運舟
浙江合洲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董事長
新能源汽車是個新興產品,希望從輿論導向、限購政策、金融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上能給予支持。希望能把汽車的操作系統上升為國家戰略,由國家統一組織、開發汽車的操作系統。
新能源車及其充電設施發展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遵循其固有的發展規律。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與充電設備的發展也是相輔相成的:車越多,充電站可能越來越多﹔充電站越多,車就越來越多,兩者缺一不可。傳統汽車受制於國外,很難實現超越。
智能互聯技術、遠程控制等技術都是中國自己的,做的也比較早,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是很有可能的。
邵俊
杭州電子商務協會
執行會長
建議加大鼓勵企業創新,特別是鼓勵中小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以及包容性創新。鼓勵企業市場化競爭,到全球市場去競爭。進一步加強國際產能合作,輸出我們的裝備、服務和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