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取消4%的調價幅度限制 油價今起10工作日一調--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發改委取消4%的調價幅度限制 油價今起10工作日一調

2013年03月27日07:16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取消4%的調價幅度限制

  “22天+4%漲跌幅”的油價調整機制將成為歷史。昨天,國家發改委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的同時調整了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今天起,不論國際油價變動幅度多少,國內成品油每10天調價一次,該降就降,該升就升,但遇到每升調整價格不足5分等特殊情況則暫停調價或往后順延。

  京華時報記者周宇 祝劍禾綜合新華社電

  □權威發布

  定價三大要素全部進行調整

  根據國家發改委披露的新機制,國內成品油的三大定價機制要素全有變化,分別是縮短調價周期、取消4%的調價幅度限制以及調整挂靠油種。

  首先,將成品油調價周期由現行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並將計價辦法由原來的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改為10個工作日的平均價格。其次,取消了國際市場油價波動4%才能調價的幅度限制。最后,根據國內原油進口結構變化,適當調整了挂靠油種。

  物價顯著上漲將可延遲調價

  按照新機制要求,成品油價格每10個工作日都會調整一次,該降就降,該升就升。

  但如果當汽、柴油的漲價或降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折合到每升調價金額不足5分錢,為節約社會成本,零售價格暫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此外,當國內價格總水平出現顯著上漲或發生重大突發事件,以及國際市場油價短時出現劇烈上漲等特殊情形需要對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控時,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報請國務院同意后,可以暫停、延遲調價,或縮小調價幅度。

  與此同時,發改委表示,要密切監測新機制運行情況,並定期評估和不斷完善新機制。

  □官方解讀

  >>背景

  現已基本理順價格關系

  國家發改委介紹,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是2008年底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時確立的。

  4年多來,國家對成品油價格進行了10降15升共25次調整,基本理順了成品油價格關系,保証了成品油市場正常供應。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有升有降成為常態,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適應市場形勢變化的能力和意識逐步增強,為進一步推進成品油價格改革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隨著我國進口原油規模不斷擴大,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由2000年30.2%上升至2012年57.8%。各方面普遍認為,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確定的原則、辦法以及相關配套措施,符合市場化改革方向,適應現階段成品油市場發育狀況,應堅定不移地推進。

  國家發改委同時也注意到,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調價周期過長、調價邊界條件較高以及挂靠油種如何適應形勢變化等問題,需在實踐中逐步加以完善。

  為此,發改委對現行價格機制近年來的運行情況進行了深入總結評估,研究提出了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方案。

  >>目的

  靈敏反映國際油價變化

  國家發改委稱,機制完善后,成品油調價頻率加快,調價時間節點透明度增強,國內油價能夠更加靈敏地反映國際市場油價變化,盡可能避免經營者無風險套利行為,大大遏制市場投機,有利於進一步規范成品油市場秩序,向市場化方向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由於此次價格機制的完善總體上屬於在現行體制機制框架內的適當調整,國內油價水平的影響仍主要取決於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走勢。

  >>措施

  繼續落實各項政策補貼

  此次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出台后,市場化程度會更高,但也有業內人士擔心,由於新的定價機制將會使后期國內的成品油價格調整頻繁,且與國際油價的聯動性更加緊密,對我國的經濟和民生都將產生一定的壓力。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完善后的機制要繼續落實好相關措施,努力保障公益性行業正常運行和困難群眾的生活不受大的影響,並力爭有所緩解。一是對種糧農民農資綜合補貼隻增不減﹔二是對城市公交、農村道路客運(含島際和農村水路客運)、林業、漁業(含遠洋漁業)繼續給與補貼﹔三是對出租車在運價調整前因油價上漲增加的成本,繼續實行臨時補貼﹔四是各地將綜合考慮成品油、液化氣等調價和市場物價變動因素,繼續通過補貼等措施保障好困難群眾生活。

  □業內分析

  新機制對生產者最有利

  卓創資訊分析師呂斌認為,新機制的推出對產業鏈上下游各方來說,生產者最有利,可以更有效地保証利益。首先,后期的銷售價格將更能及時地反映成本價格的變動,意味著煉廠的利潤更有保障,可以改善“兩桶油”煉油板塊頻繁虧損的現狀,另一方面也可以改變地方煉廠“夾縫中生存”的困境。

  對於中間商長期來看同樣有利,價格變化頻繁將吸引更多中小貿易商加入。

  短期看,成品油產業鏈上中下游會選擇觀望及判斷政策走向,同時更加關注上游原油價格變化。但在初期,上中下游預期將普遍採取低庫存、低風險方式謹慎操作,待政策被市場完全消化后再逐步加大投入。

  消費者是賺是虧不確定

  呂斌稱,調價周期縮短至10天,對於消費者來說短期看是弊大於利的,會增加其用油成本,但長期來看,更加市場化的產品更容易受供需規律影響,所以長期對消費者同樣有利。

  易貿研究中心分析師溫莎則表示,當前與國際油價緊密挂鉤並不一定是好事。國內油價通常需要一段緩沖期來平抑國際市場非理性的波動,而縮短調價周期就使得這個緩沖期縮短了。溫莎認為,國際油價受投機基金左右,兩周內上漲10%的極端情況也可能出現,如果完全與國際油價挂鉤,意味著國內消費者要為國際投機行為買單。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峰認為,近期國際油價持續下跌,此時縮短調價周期有利於消費者接受,但是如果國際油價開始持續上漲,國內油價必然也要頻繁地調漲,那個時候就需要消費者去適應。劉峰同時指出,若國際油價大漲,國家發改委需要做好國內成品油上漲封頂機制。

  根據運行情況適當調整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董秀成認為,由22天的調價周期縮短為10天當然好,少一點是一點,這又向市場化走了一步。我國現在採取的是中間路線,政府指導下的半市場化狀態,國際上如美國、日本、歐盟都是企業定價,該什麼時候調、怎麼調都是企業說了算,另一種就是政府定價。我們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走向價格完全市場化。

  中國石油大學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也表示,可以預期的是,調價周期縮短為10個工作日並不是最終目標。今后國家每年將對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運行情況包括調價周期是否合適等進行評估,再作適當完善。

(責任編輯:李海霞、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