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價新機制出台 專家稱將緩解跟漲不跟跌--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成品油定價新機制出台 專家稱將緩解跟漲不跟跌

江國成安蓓

2013年03月27日07:1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手機看新聞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6日宣布,自27日零時起下調國內汽、柴油價格,同時公布了完善后的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同原有定價機制相比,新機制有哪些重大改進之處?對維護石油供應安全,保障市場供應將發揮怎樣的作用?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和能源專家。

  能否終結跟漲不跟跌

  新機制實施后,能否終結所謂跟漲不跟跌的現象?

  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主要內容,一是將成品油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三是適當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挂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品種。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目前,我國石油年進口量超過2億噸。在國際油價每天頻繁波動的情況下,如何更快反映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避免國內油價調整過度滯后造成“跟漲不跟跌”的誤解,向生產者、消費者及時傳遞市場信號,保障市場供應,引導合理消費,成為這次改革的重要考量。

  中國石油大學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認為,按照新的定價機制,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油價“跟漲不跟跌”的情況“肯定會緩解”,但也不排除如果國際油價在10個工作日內出現劇烈波動或突然漲跌的情況,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在周期內不會及時跟進,但“這只是少數情況”。

  能否防范投機

  根據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兩次調價的時間間隔最短在一個月左右。在國際油價變化不大時,有時調價間隔幾個月。由於調價間隔較長,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往往滯后於國際市場油價變化,經營企業能夠預測到價格調整的時間和幅度。

  王震說,特別是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大幅上漲時,中間商和終端用戶便大量採購囤積,造成市場需求旺盛的假象,推動價格上漲﹔調價措施出台后,社會經銷商集中出貨,造成短時間內市場供大於求,價格不升反降,與市場供求變化脫節。這種無風險套利行為,不僅給投機者帶來不合理收益,而且人為制造短缺,加劇了市場波動。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表示,從2009年開始我國執行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后,國內國際油價挂鉤更為緊密,但國內油價的確漲多降少,“所以每次調價也有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現行定價機制的確不太適用於當前市場經濟狀態,新機制將在提高市場靈活性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於投機造成的價格大起大落,使國內成品油的價格更能反映市場的變化。

  離完全市場化還有多遠

  王震指出,新的定價機制使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更為貼近,但還不是完全市場化的價格。新的定價模式下,成品油價格漲跌取決於國際原油價格漲跌,從這個意義上說更貼近國際市場的變化。但我國成品油價格機制市場化改革的最終方向應該是由成品油市場供需來決定市場價格水平。“這次改革是我國成品油價格向完全市場化過渡的重要一步。”

  完善后的定價機制將引導市場參與者理性應對價格波動,為今后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奠定基礎。

  王震建議,要仔細研究補貼機制,使補貼僅限於真正需要補貼的群體,比如一些公益性、本身非盈利狀態運行的公用服務部門,以及農林漁等面對油價更為脆弱的部門。但要仔細研究補貼對象和補貼方式,使補貼能補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江國成安蓓

(責任編輯:薛白、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