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洋奶粉”價格虛高,在嚴格反壟斷同時,更需用國產好奶粉提升消費者信心
與孩子有關的事,總是牽動人心。近日,國家發改委証實,合生元、美贊臣等多個進口品牌奶粉企業,正在接受反壟斷調查,引來眾多關注。
資料顯示,從2008年以來,一些“洋奶粉”漲價幅度達30%左右,境內外的價差甚至達到兩倍之多。巨大的漲幅、不合理價差,讓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奶粉配方升級等解釋,顯得有些蒼白。
發改委也透露,這些企業通過各種手段控制經銷商轉售價格,希望維持市場高價。比如對不遵守規定價格的銷售商,扣除返利、停止供貨甚至直接罰款等。這樣的行為,排除、限制了品牌內的價格競爭,抬高了奶粉價格﹔削弱了品牌間的競爭,損害消費者利益,破壞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已涉嫌價格縱向壟斷”。
法律面前,“土洋平等”。牌子再響,也不能目無法紀頻繁漲價,更不應利用競爭優勢欺壓交易相對人和終端消費者。對這些進口奶粉企業展開反壟斷調查,將震懾那些利用消費者心理牟取不當利益的投機做法,有助於其價格回歸理性,也會讓糾結的父母們稍微放寬心。
在為政府鐵面執法叫好同時,國產奶粉企業也得自問:如果反壟斷帶來洋奶粉價格的回落,將意味著國產奶粉的價格優勢進一步喪失,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是否能倒逼自己提升質量的決心?如何做才能讓用腳投票的消費者,回到自己的身邊?
回顧奶業競爭歷史,變化之快令人唏噓。進口品牌奶粉雖已進入中國很長時間,並在高端市場上佔優勢,但在2008年之前,其市場佔有率僅30%,價格也相對穩定。2008年后,進口奶粉佔有率急劇擴大,銷售價格也迅速提高,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如今其市場佔有率已超過60%。
2008年之所以成為格局逆轉的時間節點,是因為這一年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讓眾多國產奶粉企業一蹶不振。對國產奶粉爆出的各種質疑,影響了奶業的健康發展,也損害著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
中央對此高度重視,亦有指向明確的工作部署。5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部署進一步加強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工作,要求按藥品管理辦法管奶粉,“把優質國產品牌樹起來,使消費者的信心提起來”。“66道關口嚴把奶粉安全”等舉措,彰顯政府解決這一問題的決心。
客觀上看,遭遇反壟斷調查,進口奶粉會有降價的壓力,國產奶企要重視政府重典治亂,珍視消費者的信任,以優質低價的產品迎接境外同行的挑戰。實際上,提高國產商品質量,重塑消費者信心,進而取代進口商品,甚至走出國門打敗同行,在這條道路上,中國有過家電、汽車等多個成功案例,奶粉完全可以成為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