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煙花爆竹沒那麼響了
本報北京2月5日電 (記者王昊男)大年初五,立春。一大早,家住北京市朝陽區雙井街道的李大哥就開始糾結。“‘破五’放炮趕窮神”是老輩的傳統,但今年為了減少空氣污染,北京市號召廣大市民少放不放煙花爆竹。放還是不放?這是一個問題。
“不放炮就不過節了?三十你不就沒放嗎?我看挺好,省得嗆人。”李大哥的愛人一邊包著餃子一邊說道。聽愛人這麼說,李大哥放下了讓他糾結的鞭炮,一臉輕鬆。
“盼過年也怕過年。”同樣在雙井街道居住的王奶奶也很糾結。“盼著過年兒孫們都來身邊,可就怕放炮。”70多歲的王奶奶患有哮喘病,心臟也不太好。每到過年,驟然而起的鞭炮聲總讓她心驚肉跳,出門更是不敢,“喘不上氣啊。”王奶奶說。不過今年有所不同,不但王奶奶家沒買鞭炮,連周圍的鄰居也減少了燃放。
朝陽區雙井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澤林說,“與去年春節相比,雙井地區煙花爆竹的燃放量下降了40%。”據北京市相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北京市煙花爆竹銷售量為19.5萬箱,同比下降37.7%。據北京市公安局通報,除夕零時至初五24時,因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火警同比前年下降49.7%,同比去年下降7.4%,實現了連續三年火警數和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火警數同比“雙下降”。
武漢 飯店門前公車不見了
本報武漢2月5日電 (記者付文)“中央的規定就是好,不僅管住了干部的手,還管住了干部的嘴。”今年這個春節,66歲的退休教師李建志覺得不同尋常。
李建志說,他家附近有一家湘鄂情飯店。“以前出來遛彎的時候,經常看見那裡停著公車,節假日公車就更多了,還經常聽到送客的人局長、處長的喊。”李建志說,停在飯店門口的公車從去年初開始就慢慢少了,去年臘月到現在還沒看到過。
“我們今年的年飯就是在湘鄂情吃的。兒子買了團購券,12口人吃了十幾個菜,才花了1000元多一點,原價將近2200元呢。”李建志喜滋滋地說,以前那裡是高消費,一般人吃不起。
據記者了解,今年春節餐飲價格親民化、就餐主體大眾化、供應菜品實在化的趨勢十分明顯。一些旅游、會展、辦公用品、禮品企業的生意也都“不太好做”。在漢正街做賀年卡、台歷、挂歷生意的小老板李達剛說,往年還會接到一些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大型國企的訂單,但今年這方面的單子驟減,一些訂單還被臨時取消了,“估計虧損至少三四萬”。
“從八項規定到各種禁令和條例,中央出台了不少老百姓拍手稱快的好政策,管住了不少不正之風。”李建志說,“希望國家嚴厲打擊腐敗的這股子氣不放鬆,讓腐敗分子無處可逃。”
山東高唐
村裡招待費取消了
本報高唐2月5日電 (記者劉成友)按照山東高唐縣風俗,大年初五這天不走親戚,村民都在家中樂享春節。在尹集鎮王庄村,村裡秧歌隊正在准備扭秧歌。“過去春節閑得沒事喝酒打牌,現在大家聚在一起扭秧歌、唱大戲,娛樂身心,強身健體,接受教育,一舉多得。”秧歌隊隊員趙洪杰樂呵呵地說。
村支書李保平正和幾位村委會委員、村民代表商量新一年的電改、水改和修建廣場等有關事項。他說,過去每年年前開會,參會者都能領到兩瓶酒、半斤茶葉,現在這一“福利”全部取消,村委會向村民承諾:今年決不花公家半分錢當招待費。
紅白喜事也有了大改變。先是規定本村村民隨禮后不坐席隻分包喜糖,去年紅白喜事又取消了“請支”舊俗。“村裡紅白理事會的組成人員多為村干部,以前誰家有紅白喜事都要擺上一桌酒席請請紅白理事會,現在取消了。過去一桌酒席才能辦好的事,如今一壺清茶就能辦妥。”去年剛為兒子辦完喜事的村民李保軍說。
村裡的顯眼位置張貼著“四德榜”,100多名“好媳婦”“好婆婆”“好兒子”“好妯娌”“村裡熱心人”光榮上榜。常年義務掃大街的模范黨員田如青,多年義務當婚禮司儀的熱心人趙洪生,隨叫隨到的自來水管道義務修理工范光海等,都榜上有名。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06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