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廣西梧州返鄉“鐵騎大軍”超5萬輛次。
甘漢深攝(新華社發)
江蘇蘇州火車站迎來春節前客流高峰。
1月22日,安徽阜陽火車站,返鄉旅客准備登上回家的免費大巴。
盧啟建攝(新華社發)
1月19日,遼寧沈陽北站,旅客們走在風雪回鄉路上。
張文魁攝(新華社發)
在過去的很多年裡,人們都將春運比作“候鳥歸巢”。每年秋天,數以千萬計的候鳥會南下,因為那裡溫暖、有食物。然而無論那裡多美好,一到春天冰雪融化時,候鳥又會成群結隊地飛回萬裡外的老巢。
在中國的土地上,每年也有數億人離開家鄉,為更好的生活尋找可能性。然而一到春節,他們也會放下手上的所有事情,背著大包、小包回到從數公裡到數千公裡外的家。
2014年的春運已經開始一周,在路上,在媒體的鏡頭中,人們看到了這場史上最大規模春運中的溫情與艱辛,宏大與無奈。在人們一如既往地為春運而爭先恐后,各方合力應對春運壓力之時,春運本身,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大遷徙裡的眾生百態
1月20日晚,正值一年中最后一個節氣“大寒”,朔風凜冽、體感冰涼。在北京北站,身著紅色“麥樂送”工作服的山東菏澤人老呂,焦急地問售票人員,“還有票嗎?坐票、站票都行。”
老呂最終買到了1月24日的K571次車站票,這列從北京西站始發的車,如果不晚點,會在當晚11點多到菏澤。之后,他還需要坐汽車回家,好在過年期間,家鄉的公共汽車運營到很晚。
從1月16日開始的40天春運期間,對於搭乘鐵路的2.58億人次來說,老呂是無數個故事中的一個縮影。
無論是學生還是工人,無論是白領還是街頭拾荒者,無論是正當壯年還是年近耄耋,每年農歷春節將近時,在外的人們都會像歸巢的候鳥一般,無論路途是否艱難,總擋不住回家的路。
回家的“剛性需求”,將使2014年的中國春運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時段性人口遷徙。預計今年春運期間,共有36.23億人次出行,而2012年春運人數才剛突破30億。這一數字,遠超2013年美國感恩節期間出行的4000多萬人,亦遠超穆斯林朝覲麥加的198萬多人,后者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宗教集會。
回家不易。同樣在北京北站,內蒙古赤峰人老陳和他的妻子,帶著五個簡陋的大包裹前來候車,裡面裝滿了過冬衣物和鍋碗瓢盆。他的車要到第二天中午才開,所以隻能在候車室休息一晚。老陳覺得自己算是幸運的,從售票大廳裡的顯示屏上能看到,通往他家鄉的那列車,在未來一個星期裡的票早已售罄。
在天津打工的安徽亳州人丁永和一家,在多方買票未果后,選擇與老鄉一道開三輪車回家,在“五臟六腑就像要顛翻了一樣”的路程后,他們的車被扣了。幸運的是,3輛三輪車上的34人,在睡了一個安穩覺后,坐上了交警專門安排的返鄉大巴。
另類的方式也不少,為繁忙的春運平添了幾分趣味和無奈。四川郫縣馬術教練姚少雙,在買不到去丈母娘家的車票后,靈機一動,騎馬邊看風景,邊與汽車賽跑,最終成功抵達,可謂“馬上回家”。
在鐵路南京站,春運開始以來,每天會有三四千人退了票,也會有五六十人丟了票。春運既有回家的期盼,也因為其規模過分龐大,不可避免地有不如人意時。
如同過去許多年的春運一樣,今年的春運旅程依然無比忙碌,而這些旅途中的艱辛或困難,在當下都成為了回家的必要成本。
“春節,爸媽想你了!”1月20日的鄭州,在五一公園內,10位老人舉著這樣的牌子,唱起了《常回家看看》,以這樣的行為藝術,表達著希望孩子回家過年的心願。
重壓來襲下各方給力
春運的壓力在其正式開始前就早已到來。
僅以鐵路為例,從元旦后起,鐵路12306網站多次癱瘓,據網站技術負責人朱建生介紹,僅1月9日一天內,就有144億次點擊,網頁瀏覽量高達88億次,相當於中國每個人點擊了10次,瀏覽了6次頁面。
龐大的壓力之
下,運力在短期內迅速提升。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給出了這樣一組數字:節前每天安排鐵路客車2667對,比平時增加近300對﹔民航每天執行航班接近1萬個班次,比平時多300多個班次﹔公路每天安排265萬個班次,比平時多89萬班次。
在北京北郊長途汽車站,值班人員告訴記者,多數線路的發車數量都在近期大幅提升。例如,原來發往張家口的車由一天7班漲到了十幾班,原來發往陽原的車由一天3班漲到了6班。
在山城重慶,機場1月19日共出港3.5萬人次,比一個月前多了1/4,從這座西南部直轄市起降的飛機數量更是增加了近百架。
在北京西站,僅1月21日,就送走了18.7萬人,迎來了9.2萬人。
旅途中的貧乏與勞頓,讓人們提前就開始准備。在淘寶上,搜索“春運神器”,有263件商品,幾乎都是用來輔助坐著休息的。雖然大多數戴上去並不美觀,但買不到臥鋪的旅人,用它在車上或可享幾個小時的睡眠。
為春運出行服務的人們,同樣費盡心思。從管理者到服務者,從技術人員到后勤力量,甚至短期服務的志願者,每一個群體都付出了難以計數的汗水與心血。
春運第一天,在人群擁擠的全國多個機場中,空姐、空乘們用“快閃”的方式,在機場中隨著音樂的節奏,拖著拉杆箱跳舞,以歡樂的氣氛緩解人們的焦慮。這樣的場景至少出現在了北京南苑機場、南京祿口機場和昆明長水機場。
北京西站的售票員尹樹霞,注定又要在售票中度過自己的生日,雖然網絡售票已經讓窗口排隊的人變少,但在高峰期,她依然需要每天說出3000多次“您好!去哪兒?”
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和貴州等多地的交警,春運期間則需要隨返鄉的摩托車大軍在路上穿梭。
而關注度極高的12306售票,則在客服中心設立了“發泄區”,在這個高峰期每天能接4.5萬個電話的地方,話務員除了偷偷地哭,還會在食堂裡沖著拳擊柱拳打腳踢,再回去一遍遍地對來電抱怨者說抱歉。
春運觸網中更新換代
2014年的春運與網絡進一步深度整合,並在此基礎上發生著深遠的變革。
通過手機等移動上網設備,人們可以買票,查詢路線,知曉飛機、火車、汽車是否晚點。而人們在互聯網上留下的與春運有關的信息,也透露出了春運正在變化的信號。
通過網絡售出的火車票在今年超過了一半,往年售票大廳的排隊長龍,在今年已大為減少。在北京多個火車站,記者都注意到,網絡購票換票廳內人群熙熙攘攘,但在不少時段,售票大廳已是門可羅雀。
網絡在春運過程中的作用,也已不僅局限於售票。春運大遷徙中的人群,大部分手中都拿著可以上網的手機,這無疑為春運的變革提供了可能性。
在微信上,“鐵路12306”和“中國鐵路”兩個微信公眾賬號,已經可以提供包括余票、列車時刻、預售期、代售點、正晚點查詢等多種信息。航班信息也可以通過關注航空公司的微信官方平台獲取,從買票到值機,全過程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
而在深圳等多個城市,交通主管部門的微信官方賬號,使得外出搭乘公共汽車的人,除了可以買票、查詢外,還能參與“十元搶票”、“組團回鄉”等活動。
互聯網記錄的有關春運的海量數據,還構成了2014年春運的一個大樣本。從這個樣本中,可以看到,春運在悄然間發生著更新換代。透過支付寶的大數據對數億用戶的研究,可以發現春運在宏觀層面上的諸多特點。
在省級流動中,回鄉大軍裡有十條路線最火。從廣東到湖南、湖北、廣西、四川、江西、河南,以及北京到河北,上海到江蘇,浙江到安徽,江蘇到安徽間的人最多,而出發地則無疑都是一線發達省份與城市。
盡管春運仍是短期內的大遷徙,但遷徙的距離卻在悄然變短。支付寶的研究發現,在外生活的人中以離家200—800公裡最為集中,新一代外出人群就近務工的趨勢開始顯現。
還有一些地區的人們,“最不愛湊春運熱鬧”。河北唐山市等五個城市,春運期間沒有大量人口涌入涌出。這些地區有著共同的特點:當地資源豐富,人們無需外出。
對於春運之不易,人們也逐漸地多了幾分諒解。曾經對12306網站“嗤之以鼻”的網友“代碼狗”,在實際分析了網站所面臨的壓力后,專門發帖“為12306說兩句公道話”,表示核心問題是鐵路運力未達到要求,而非網站建設不力。
春運在變化,而路上的人們,卻始終隻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回家。
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小伙子崔立,1月18日從河北衡水出發,先到北京后,在北京北站候車室睡了兩個晚上,才坐上了1月20日前往赤峰的車。到赤峰后,他還要連續轉兩次公共汽車,才能到家。
1月21日,在給本報記者發來的短信中,崔立說:“累成一灘泥了,隻想睡一覺。不過,總算到家了。”
制圖:潘旭濤 孫玉華
本報記者 劉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