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杭州2月7日電 (記者顧春、王玨)正月裡的浙江省嵊州市仙岩鎮西鮑村,天天有戲。
初四,小學操場上搭起了戲台,上演越劇《何文秀》。越劇唱腔委婉動人,而吸引了黑壓壓一片觀眾的,還有精致的舞美、影像逼真的高科技三維背景。“現在的農村觀眾,對文化節目的要求越來越高啦。”仙岩鎮副鎮長郭葉飛說話間透著自豪。
跟著郭葉飛在西鮑村走一圈,感觸真不少。這個剡溪邊的小村,依山傍水,風光秀麗。但最吸引我們這些外來者目光的,恐怕是西鮑村的“牆頭文化”和村裡的文化禮堂。
近年來,西鮑村按照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工作的部署,挖掘和傳承農村優秀文化資源,形成了千米文化牆、綜合樓、祠堂三大功能區。
西鮑先人從天台遷居而來,村裡的鮑、童、張等都是大姓。自古族規森嚴,進村,路邊牆上就是各姓祖訓:“孝悌睦姻,任恤和平”“積善留嘉惠”……
文化禮堂可謂是全村最“豪華”的建筑了。禮堂裡的一張“五榜”,一看就是新鮮事兒。“五榜”分福壽安康、喜結良緣、軍營建功、金榜題名、開蒙啟智,每一欄,都貼上村民的照片。有了這張榜,村民自家大事,也成了全村喜事。
西鮑村自古民風肅然,有鄉人“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鮑公所短”的記載。村支書童開華說:“人富了,錢多了,精神追求不能少。子女對老人孝不孝敬?村民有空是做有益的事情,還是賭博喝酒?這都得靠文化潛移默化,才能有好風氣。所以我們拿全村最好的房子做成文化禮堂,人有了精氣神,就能積極向上,你說是不是?”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08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