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國務院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新時期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發展和監管等進行統籌規劃和總體部署,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規范透明、穩健高效、開放包容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將釋放巨大的改革紅利。
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供改革紅利。首先,完善資本市場有利於化解國有企業高負債和財務成本過重問題。股權融資不僅可以彌補企業資本金不足、降低企業負債率,而且可以改善企業資本結構、規范企業市場行為。其次,完善資本市場有利於解決國有企業內部人控制和所有者缺位問題。產權單一和產權虛置使國有企業在決策上難以形成制衡,容易導致內部人控制。國有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后,股權多元化不僅會促使國有企業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而且會促使國有企業規范公司治理、轉換經營機制。第三,完善資本市場有利於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資本市場將實物形態的國有資產証券化,使之成為可以分割和流通的資產。國有企業通過股權轉讓、資產重組等方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可以整合不良資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增強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同時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融合發展。
為轉方式調結構提供改革紅利。轉方式調結構勢必伴隨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而這離不開功能完善的資本市場。首先,完善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可以使產業升級速度加快、存量資源利用更充分。從近年來宏觀調控的經驗和效果看,對於傳統產業進行增量投入不僅受到資金約束,而且效果令人擔憂。但通過資本市場重組,資源很容易向優勢行業、優勢企業集中,具有優勢的傳統產業由於具有較高贏利能力,更容易獲得資金,從而加快轉型升級速度。作為資源流動和聚集的載體,資本市場為傳統產業資本存量優化配置、利用社會閑置或低效使用的資源提供了平台。其次,完善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可以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達國家的經驗証明,資本市場在推動創新中發揮的作用巨大且不可替代。資本市場不僅可以通過資金聚集機制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注入資源,使其迅速成長壯大,而且可以助力瓶頸產業部門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為改善金融結構、保護投資者利益提供改革紅利。目前,我國間接融資比重達到80%以上,銀行業資產佔全部金融資產的比重超過90%。表面上看,銀行主導型金融結構似乎具有更強的金融資源配置功能,但金融資產高度集中在銀行業會導致金融市場風險不斷積累。加之銀行資產定價的非市場化,現行金融結構已無法適應經濟發展需要。改善金融結構,必須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但是,資本市場由於制度體系還不完善,投資者利益保護制度還不健全,融資功能較為低下。國際金融危機后,我國股市經歷了長達7年的低迷與徘徊,即使那些已經上市的企業也很難利用股票市場進行再融資。改善金融結構,保護投資者利益,最根本和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快推動資本市場的改革與發展。
(作者為濟南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9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