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北京,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雁棲湖畔拉開帷幕。此次會議將給亞太合作帶來什麼?世界翹首以盼。
如今,亞太合作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APEC與10+1、10+3等一大批合作機制共同組成亞太區域合作網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等自貿談判均在推進。但這些自貿協定規則不一、標准各異,既有交叉,也有重疊,就像碗裡一根根面條攪在一起,形成了復雜難解的“面條碗”效應,使得亞太自貿格局面臨著重疊化、碎片化的風險。
APEC作為亞太地區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經濟合作機制,25年來,對亞太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2006年,APEC首次提出了建立亞太自貿區的相關設想。2010年,“橫濱宣言”明確了APEC作為亞太自貿區“孵化器”的引領作用。
此次APEC北京會議終於把願景轉化為行動,將發出提升亞太區域一體化水平的積極信號,為破解上述亞太合作的“面條碗”效應打出“北京方案”——啟動亞太自貿區(FTAAP)進程。
與現有亞太地區的自貿安排相比,亞太自貿區是一種更為均衡、普惠的制度安排,它的特點是更具代表性、開放性和包容性。
亞太是公認的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目前還沒有一種對地區所有經濟體“全覆蓋”式的自貿安排。雙邊和小多邊的自貿安排雖然靈活性、針對性強,但對於地區整體發展而言恐怕只是“小馬拉大車”。建設亞太自貿區,有利於進一步整合本地區各種多雙邊合作機制,使各類自貿安排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APEC成員遍布太平洋兩岸,共有21個,其中既有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也有秘魯、巴布亞新幾內亞等發展中國家。亞太自貿區致力於進一步彌合各經濟體間的發展差距,既突出發達經濟體的發展優勢,又照顧發展中經濟體的發展訴求,力求在標准和水平上獲得“最大公約數”,照顧各方舒適度,使處於不同發展水平的經濟體都能在亞太大市場中共享合作機遇,實現亞太包容式發展。
有人擔心,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會掀起新一輪地區自貿主導權和路徑之爭。其實這種擔憂大可不必。就亞太自貿區如此宏大的目標和工程而言,不是一個或幾個國家就能說了算的。以APEC作為“孵化器”推進亞太自貿區,是亞太各經濟體共同提出的,必然代表的是各經濟體最廣泛的利益。
澳大利亞、中國、韓國、新西蘭4國學者的一項聯合研究報告顯示,在貨物貿易自由化、貨物貿易自由化+貿易便利化、取消關稅+貿易便利化+服務貿易自由化3種情況下,亞太自貿區的建成將分別使APEC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0.55%、2.26%和2.33%。我們有理由對亞太自貿區建設的前景充滿信心。
當然,亞太自貿區建設從啟動到最終實現會有很長的路要走,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面條碗”的后續效應在一定時期也將對亞太經濟合作產生復雜影響。但目標已經明確、進程行將開啟,我們需要的是堅定的合作意願和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
這是APEC成員的共同意願,也是各方對今年APEC北京會議的期待。
(作者為國際問題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