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北京街頭花團錦簇、裝扮一新,迎接APEC會議。
人民視覺
圖②:APEC會議周志願者上崗。
本報記者 王昊男攝
圖③:北京主要街區懸挂的會議宣傳彩旗。
人民視覺
圖④:國家會議中心外景。
人民視覺
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北京APEC的主題。這一主題下,三大議題、三大突破、三大目標、三大“首倡”,新意迭出,倍受關注。順應發展潮流,契合共同需求。這是各經濟體專家學者對北京APEC的共同解讀
三大議題 含多重深意
劉晨陽(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主任):亞太區域經貿合作趨於復雜化、碎片化,因此,進一步推動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這是共建亞太伙伴關系的目標。會議將“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作為第一項重點議題,契合了APEC各成員的實際需求,能得到廣泛支持和肯定。
阿豐採夫(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具有重大意義。其中,“創新發展”“改革”是手段,“增長”是目的,也是硬道理。
伍萬通(泰國開泰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對東盟國家來說,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意義尤其明顯。東盟地區經濟增長強勁,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和投資商機,互聯互通不斷升級,再加上中國等主要投資國帶來的利好,這一區域的發展前景廣闊。隨著2015年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建成,資本、商品和服務在地區內的流動將更加自由,互聯互通將進一步加強,並帶動10+3區域的貿易和投資進一步擴大。
三大突破
令各方期待
劉江永(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實現地區整體的貿易自由化是APEC的目標,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符合有關各方利益,有助於各成員資金、人員在地區內實現更合理配置。亞太地區經濟體的多樣性決定了其經濟一體化過程必須從一般的雙邊經濟貿易合作逐步上升到經濟一體化。現在,地區內存在很多次區域合作,但是規則制定、參與成員各不相同。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后,這些不同的次區域合作將進一步融合,聚同化異。
塞巴斯蒂安·克拉魯(智利中央銀行董事會成員):僅僅探討傳統的貿易問題已經不能滿足未來各國的合作發展需要,有關五大支柱的提法非常契合APEC各成員的發展需求。尤其期待在APEC框架內實現金融一體化,因為強有力的金融合作將事半功倍。
吉斯曼·西曼瓊塔克(印尼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會長):這次會議最令我期待的就是《APEC互聯互通藍圖》。藍圖制定以后,還要各個經濟體共同實施具體項目,這將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中方在這方面可以發揮關鍵性的領導作用,也可以跟我們分享很多經驗。
三大目標
促共同增長
羅蘭(加拿大渥太華卡爾頓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當今世界經濟高度全球化,榮損與共,各方無法再各掃門前雪。亞太地區要保持經濟的平衡與可持續發展,也不能單打獨斗,必須攜起手來,聯動發展。APEC21個成員經濟體的發展水平和增長速度不盡相同,存在互助互利的空間,如能結成發展伙伴,以長補短,就可以相得益彰,彼此助推。
劉江永:共同打造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就要在經貿、人員往來等方面進一步提高便利化和自由化程度,同時,在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也要考慮與其他次區域一體化機制逐步銜接,形成更大規模、更廣泛意義上的自由化。
李向陽(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今年是APEC成立25周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APEC所倡導的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等目標大多已經取得一定成就,要想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共同規劃APEC未來發展方向”的目標應運而生。如今,區域合作組織、自貿協定日益增多,要想在不排除任何成員經濟體的前提下,使其發揮更大作用,就要在“共同”二字上下功夫,尋找最大共識,保証APEC成員經濟體的共同發展。
三大“首倡”
領發展前沿
尤裡·達杜什(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國際經濟項目主任):互聯網信息服務是21世紀科技商業革命的核心。對發達和發展中經濟體來說,互聯網經濟都是巨大機會,有助於提高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同時,互聯網經濟的影響力也逐步顯現在服務業上,而服務業的發展將是亞太地區經濟體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之一。未來10年,互聯網經濟將展現出變革性的力量,確保亞太經濟體保持快速增長。
陳迎(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APEC各經濟體的城鎮化水平不一,東盟國家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共同的挑戰。中國此次提出這一議題,借助國際平台向發達國家學習經驗,與發展中國家共同探討,倡導低碳綠色消費、挖掘各經濟體合作潛力,具有重要意義。
斯瓦格(印尼科學院經濟研究院研究員):APEC成員中有許多是沿海經濟體。例如在印尼,海洋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中國為APEC海洋合作增添了“藍色經濟”新內容,非常有遠見。前不久在中國召開的APEC第四屆海洋部長會議通過宣言,呼吁亞太地區就藍色經濟開展合作、促進預防控制海洋污染。希望北京APEC進一步討論這些課題。印尼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與APEC所倡導的“藍色經濟”合作有許多共通之處,也與中國倡議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高度契合。
(本報記者劉華新、暨佩娟、韓碩、吳樂珺、王驍波、陳效衛、王天樂、王海林、李學江、李博雅、庄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