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暢想十三五
收入
收入達到中等偏上
本報記者 吳秋余
【圖景】5年之后,你的腰包有多鼓?專家測算,按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5%算,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增加到3萬元。一個三口之家,家庭年均收入在9萬元左右,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平。
【解讀】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初步測算,按照“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確定的目標,以2015年的價格計算,2020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從目前的近2.2萬元增加到3萬元。這樣的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會明顯降低恩格爾系數,推動消費結構升級。
“6.5%這個增長目標充分考慮了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和可能,按照這個速度,能夠順利實現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並與經濟增長保持基本同步。”潘建成認為,隨著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收入分配改革的不斷深入,這樣一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綱要草案提出,實行有利於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這充分體現了共享發展的理念。”潘建成認為,縮小收入差距,增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形成“橄欖形”結構,會使社會更加穩定、和諧,整個社會的幸福感會增加。
“實現居民收入增長目標,最大難點在於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需要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潘建成說,而在縮小收入差距方面也有難點,因此既要有頂層設計,也要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鼓勵不同地區進行試點,探索出更加切實有效、多方兼顧的改革方案。
【感言】湖北省英山縣百丈河村支書王金初代表:收入翻番的難點、重點在農村,尤其是在地域偏遠、交通不便的農村。城鎮化建設、現代化農業、土地改革等措施將成為“老鄉”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農村地區扶貧攻堅,首要的是完善交通基礎設施,讓農民走得出去、農產品運得出去。
(本報記者 程遠州整理)
就業
飯碗端得更加踏實
本報記者 白天亮
【圖景】5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000萬人,越來越多人當上“小老板”、端起“新飯碗”,有活干、有錢掙,無數“草根”的創業夢想被激發,勞動者生活更加體面、更有尊嚴……
【解讀】“‘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的就業目標體現了對就業的重視,這也是保持就業局勢穩定的要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介紹,未來五年,我國勞動力供給仍處於高位,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在9億人以上,每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約1500萬人。每年城鎮新增就業數量達到1000萬人,再加上自然減員產生的崗位,方能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保持就業穩定。
“雖然增速放緩,但實現新增就業5000萬人目標有條件、有信心。”鄭東亮說,信心來自於三方面。
其一,經濟平穩發展將為就業提供支撐。“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是基數大了,增量不減,容納的就業量也會保持在相當的水平。”鄭東亮說。未來5年,隨著經濟總量的進一步擴大,GDP增速保持在6.5%以上,相應的增量會容納可觀的就業量。
其二,經濟結構的優化有利於擴大就業。據測算,產業增加值同比每增長1個百分點,二產可以增加就業61萬人,而三產可以增加就業70萬人。“綱要草案提出,加快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預計到‘十三五’末第三產業吸納就業佔比將超過50%,帶來更多就業機會。”鄭東亮說。
其三,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將為就業穩定保駕護航。
【感言】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李寧波代表:沒有穩定的就業,發展不可持續﹔沒有高質量就業,百姓不會幸福。實現未來5年就業目標,要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在調整產業結構時,優先考慮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服務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台。
(本報記者 龐革平整理)
教育
九成多人能上高中
本報記者 張 爍
【圖景】這是令人期待的圖景:5年后,農村娃的學校硬件上來了,好學校的“大班額”越來越少,義務教育發展更均衡﹔85%的兒童能夠進入幼兒園,90%多的孩子能夠接受高中階段教育……
【解讀】“綱要草案關於教育的表述,反映了促進公平的公共教育政策價值取向。”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說。
今后5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8年,有何意義?張力解釋,從近年來這一指標增幅看,大約每10年提高一年。“十三五”時期國家將在高中階段分步漸進免除學雜費,並繼續完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由此可望更好提升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適度加大這一指標增幅,5年提高0.57年,可以增加人力資源開發紅利,彌補“人口紅利”減少的影響。
有了藍圖,就有了方向。張力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將出台全國教育事業“十三五”規劃,以提高質量為主線,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把教育現代化6個重大工程落到實處。未來5年,教育質量將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全國學齡人口以及從業人員獲得正規教育、各類學習進修的機會更豐富,方式更便捷,渠道更多樣,更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感言】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宋永忠委員:綱要草案提出的目標,意味著今后5年我國教育結構重心將會上移,接受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人口將大大增加。
另外,教育均衡發展開始追求更高質量,改革更加精准、更加接地氣,更加有針對性。5年后,學生更加“樂學”,教師更加“樂教”,家長更加“樂觀”。
城鎮化
更多農民工變市民
本報記者 馮 華
【圖景】未來5年,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農民融入城市,成為新市民。在這個揮洒汗水的城市裡,他們不再是異鄉人,而是實現了真正的安居樂業,他們的子女也不用再做留守兒童,在城裡上學、“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不再是奢望……
【解讀】“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城鎮化的目標更明確,路徑更清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表示,新型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其中的關鍵是戶籍制度改革。綱要草案提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在激勵機制上,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健全‘人地錢’挂鉤政策。這樣一來,中小城市的落戶門檻會進一步降低。”
居住証制度“含金量”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之間,還有15%的農業轉移人口落不了戶,或者不願落戶,這部分人怎麼辦?”葉興慶說,綱要草案對此也有充分考慮,就是提高居住証制度的含金量,要加快覆蓋未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讓他們也能依法享有居住地義務教育、就業、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
【感言】甘肅張掖市委書記毛生武代表:實現未來5年城鎮化目標,關鍵是從根本上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實現城鄉統籌,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間合理流動、均衡配置。當前迫切需要深化戶籍制度、農村土地制度等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因地制宜,讓進城務工人員轉為市民。同時,也要注重發展規律,重視小城鎮的布局和發展。
(本報記者 曹樹林整理)
脫貧
精准脫貧不落一人
本報記者 王 浩
【圖景】五年后,你再回到大山深處的家鄉,可能會變了模樣:貧困鄉親富了,家鄉美了。產業扶貧,易地搬遷……一系列超常規舉措,將使農村貧困人口和我們一起步入全面小康。
【解讀】“今后五年脫貧目標是硬約束性指標。”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說:“經濟增長並不意味著貧困減少了。現在剩下的貧困人口,大多數是自身能力弱,或者居住在不適宜生存的地方。扶貧方式必須要轉變。”
怎麼扶?“‘五個一批’是主要脫貧路徑。”汪三貴說,要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具體情況分類施策,通過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發展教育各脫貧一批,剩下的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由社保政策兜底脫貧。
汪三貴說,打贏脫貧攻堅戰,黨和國家的力度、決心前所未有,有超常規政策,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有貧困地區內生動力,脫貧目標一定能實現。
【感言】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達吾萊特迭村支書那布拉夏·胡加洪代表:綱要草案中把民族地區列為脫貧攻堅重點,給了我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各地農村情況千差萬別,致貧原因也各不相同,隻有精准扶貧,找准“藥方”,才能精准脫貧。實現脫貧也要靠內生動力,靠貧困地區干部群眾自身努力,大家擰成一股勁,一定能夠如期脫貧。
(本報記者 楊遠帆整理)
養老
老有所養安享晚年
本報記者 李心萍
【圖景】五年后,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將從80%提高到90%,有更多的人被納入養老保險體系,無論你是農村或是城鎮居民,老有所養有底氣。同時,隨著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推進,對養老金可以再多一份安心。
【解讀】“綱要草案關於養老保險的一大亮點是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從80%提升到90%。” 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說,這意味著至少需要淨增8400萬人參保,到2020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應達到9.45億人以上。而要實現淨增8400萬人參保,考慮到自然減員因素,“十三五”時期新增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應達到1.36億人左右才能保証參保率目標達成。“在今年全面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后,將有5300多萬人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中包括3900萬在職人員。除此之外,還需要新增8300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為此,需要加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擴面征繳工作。”金維剛說。
【感言】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羅家河灣村馬玉花代表:未來五年實施全民參保,加大養老救助,對農村人來說是“大禮包”。養老服務不能落下農村老人。從綱要草案中能看到國家養老服務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農村養老一靠投入,二靠人才,培養適合農村的護理師群體。5年后,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本報記者 朱 磊整理)
視覺統籌:張芳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