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10年前“限塑令”遇新情況:回收利用研發進展慢【3】

2018年08月20日08:19 | 來源:環球網
小字號
原標題:10年前“限塑令”遇新情況:回收利用研發進展慢

  從人們直觀感受看,塑料垃圾特別是一次性塑料垃圾有增多趨勢。消費者使用習慣難改、廠家生產成本較低,這兩種因素助推了一次性消費文化的逐漸形成。受此影響,在生鮮、餐飲等行業一次性包裝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網購、外賣等新業態又加入了“用塑大軍”,導致垃圾清運處理系統壓力巨大。

  過度使用塑料制品所產生垃圾造成的影響是明顯的。首先,這是對資源的巨大消耗。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塑料垃圾產生量中有一半是一次性塑料垃圾,與我國每年進口用於生產塑料的合成樹脂量大致相當。

  其次,與塑料垃圾相關的環境健康風險也不容忽視。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朱芬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現在還沒有低成本的100%可降解塑料運用,所謂的可降解也局限於一定范圍內,人們視覺上無法發現的塑料顆粒仍存在於自然中,且降解速度非常緩慢。

  北京理工大學博士毛達對記者表示,如果公眾在投放塑料垃圾時沒有做到准確投放,城市又缺少單獨的回收處理體系,把塑料與其它垃圾混合處理,那麼可降解塑料袋實際上仍然得不到有效降解。

  那麼,對塑料進行有效回收再利用情況如何呢?

  據了解,目前,我國廢棄塑料的回收主要來源是工廠、公眾。再生塑料企業回收后,先進行清洗等預處理,在採用熔融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學方法對廢舊塑料進行加工處理,得到新的塑料原料,並對塑料進行再利用。不過,這些年來,再生塑料企業在研發成本更低的環保塑料及回收再生方面進展緩慢。

  “這主要和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大有關。”據王永剛分析,隨著全球經濟調整,再生塑料企業的稅負壓力、環保成本、管理成本、人力成本等持續增加,吞噬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以稅負為例,據他介紹,一家再生塑料利用企業每年的流轉稅及附加平均稅負為9.02%,遠高於國內工業企業平均值4.5%。同時,由於廢舊物資收購發票被取消,企業從個人、家庭以及拾荒者手中取得的可利用廢舊塑料物資無法開具相應的稅務發票,從而使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增高,並難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

  此外,由於我國塑料回收體系不完整、不規范,一些廢棄塑料流向了無環保資質的小作坊、黑作坊。王永剛說,由於在廢塑料回收價格方面遠低於小作坊,很多正規企業在回收上競爭實力不足。

  “我想強調,廢棄塑料的回收和利用是低污染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的過程,並承擔著為全社會實現大量廢棄塑料減量化、資源化的任務。經過40多年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再生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完整產業鏈,很多領域在國際上是領先的,我們應該扭轉傳統觀念,對這個行業更加重視、在政策上更為傾斜。”王永剛說。

(責編:仝宗莉、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