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劉詩白:經濟學家不是神,只是看得遠一點

2018年12月22日22:11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綜合
小字號

劉詩白先生出席頒獎活動。

12月22日,第四屆劉詩白經濟學獎(2018)頒獎典禮暨《劉詩白選集》發布會在北京舉行,10位經濟學領域學者獲獎。《劉詩白選集》是目前為止匯集劉詩白著作最為完整的一套出版物。

劉詩白長期致力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探索,在社會主義產權理論、轉型期經濟運行機制、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是較早提出社會主義所有制多元性的學者之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先驅研究者。

劉詩白:經濟學家不是神,只是看得遠一點

是什麼樣的機緣巧合,讓劉詩白與經濟學結緣?劉詩白說,“《資本論》是我步入經濟學殿堂的向導。”特別是在武漢大學求學期間,他師從經濟系主任陶因、資深學者楊端六、劉秉麟,英國文學教授朱光潛、哲學教授張頤、俄文教授繆朗山等。在他們的指導下,劉詩白系統閱讀了馬克思經濟學著作、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大衛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和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等大量西方經濟學原著。后來,他還結識了進步教授彭迪先。“我當時因學習《資本論》中遇到許多疑難問題,還經常向彭迪先請教,從他那裡得到了很多教益。”

對於社會主義經濟學研究,每到一個階段,劉詩白提出的理論都會在前一階段有所發展。劉詩白說,經濟學是致用之學,應把理論研究立足實際,有所創新,有所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改革服務。而理論工作工作者,也就是智庫的重要職責,就是要建立具有實用價值的學術,並能夠給政府決策提供建議,不能是空理論。特別是經濟學更不能講空理論。要為經濟建設、經濟改革提供理論支持,實用、致用。“當然,經濟學家不是神,只是看問題看得遠一點。”【詳細】

劉詩白先生與十位獲獎者合影。

劉詩白經濟學獎最新得主闡述了什麼?

“劉詩白經濟學獎”是西南財經大學和劉詩白獎勵基金設立的經濟學獎項,主要獎勵國內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學術價值,對研究和解決重大現實問題有較強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並獲得較好社會反響的經濟學研究成果。2012年啟動首屆申報評審,每兩年評審一次,設學術專著獎和學術論文獎。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潛在經濟增長率、霧霾污染治理、共享......這些都是出自第四屆劉詩白經濟學獎獲獎成果裡的“關鍵詞”。

據了解,截止2018年5月25日,本次評獎共收到申報成果64項,全部通過形式審查進入評審環節。根據初審投票結果,共18項成果進入終審會。經評獎委員會民主評議、無記名投票,最終評選產生10項獲獎成果。【詳細】

劉詩白向張卓元贈書。

張卓元:劉詩白的知識結構很年輕

“謝謝指正!”當93歲的劉詩白向85歲的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送上《劉詩白選集》時,鄭重言謝。

40年前的1978年,劉詩白從四川財經學院借調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后來曾擔任該所所長的張卓元,當年還是所內一名研究人員。借調北京的劉詩白,親歷了一項載入中國經濟學史的重要事件——參與編撰我國首部《政治經濟學詞典》。正是在此期間,同在一層樓辦公的兩人相識相交,並成為摯友。

兩位老友的又一個重要交集發生於2017年。那年9月,第六屆吳玉章獎在京頒獎,當年92歲的劉詩白獲得這一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高榮譽。劉老當時謙虛的說,“我從事的工作說不上什麼研究,只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了粗淺探索。”張卓元則是第二屆吳玉章獎獲得者。談及劉詩白同獲此獎,他直言“實至名歸”。

談及93歲、相識相交40年的劉詩白,85歲的張卓元還說,別看他現在年紀大了,但他的知識結構卻還很“年輕”。張卓元還舉例說到劉詩白在產權方面的研究。2017年,封面新聞記者在採訪劉詩白時曾獲悉,他所作的《產權新論》一書,曾在1994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到訪成都時,送到朱镕基手上。【詳細】

出版社:劉詩白力求盡善盡美 500萬字稿件逐頁翻看

《劉詩白選集》出版方、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長黃立新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多位經濟學家對我國經濟領域的改革開放進行了大膽探索和熱切關注,結出了豐碩成果,產生了積極而重要的影響,為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劉詩白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黃立新介紹說,劉詩白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和教學工作,他學識淵博,涉獵廣泛,一生筆耕不輟,在經濟學領域取得了非凡成就,為中國的改革貢獻了寶貴智慧。

黃立新還透露,劉詩白治學嚴謹、精益求精,在編輯出版過程中,他90多歲高齡,親自指揮工作團隊,並一絲不苟對近500萬字的稿子,逐頁翻看。文字表示、數據核實、引文出處、譯文對照、版本選擇等方面都親自把關,平均每天工作4小時以上,對其中的觀點和文字反復斟酌、修改,力求盡善盡美。【詳細】

劉詩白拿出專門段落感謝打字員

“本卷書稿承蒙曾琴女士精心打印,由於我的字跡潦草,辨識困難,加之以原稿反反復復修改,多次打印,可以說是印稿盈尺,這使曾琴耗費了許多精力,在此,我向她表示謝意。”

12月22日,《劉詩白選集》正式在北京發布。拿到全新的書籍,很多人都注意都,在其中一集的序言中,劉詩白拿出專門段落,感謝一位名叫“曾琴”的女士。她是誰?經濟學泰斗級人物,為啥要感謝她?

其實,不僅僅是在書籍上鄭重的感謝,在日常,劉詩白也多次在不同場合感謝曾琴。

她不是什麼大人物,只是《經濟學家》這本學術期刊編輯部內的一名普通打字員。不過,相比一般的打字員,20年來,相當部分劉詩白的手稿都是通過她打印出來的。而且,也隻有她,能夠認識劉詩白的字跡。【詳細】

(綜合《封面新聞》、《川報觀察》等)

(責編:袁勃、劉軍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