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通“堵”點、補“斷”點 企業國內外雙循環產業鏈持續優化

中國勞動學會農民工發展(復工)課題組
2020年05月27日11:18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當前,新冠疫情全球快速擴散蔓延,對我國正在加快恢復的復工復產帶來新一波沖擊,特別是對外向型企業和承接出口產品的企業影響較大,訂單減少甚至取消,不少企業面臨半停頓、員工面臨崗位不穩定,勞資關系出現新情況,其中相當部分是農民工,包括一些貧困地區農民工收入受到影響。

國際疫情蔓延給國內市場帶來不確定因素很大、“斷單、斷鏈”使有些復工企業出現訂單“吃不飽”、人員“崗不穩”的困難,使復工難復產、復產難復銷的企業承受國內外疫情沖擊疊加的壓力。

為及時了解當前企業受全球疫情沖擊下生存經營和用工情況、面臨困難、及需要政府幫助渡過難關的政策措施等,中國勞動學會對全國130多家有代表性的外向型企業和一些小企業集中地進行了快速調查,涵蓋制造、批發零售、交通運輸、金融等多個行業的大中小微型企業,涉及農民工約百萬人。

人們居家生活一段后消費習慣也處於調整期,國內“補鏈”尚需一個開拓期,這些多種因素造成市場恢復並未像人們想象那樣快,以致形成外向型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有個轉變過程,有些快速補鏈、擴鏈獲得新發展,有些困難企業難以維持保本經營,還有些特困企業因虧損減員、半歇業,處於市場恢復過程中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鏈的轉變期。

“斷單”“斷鏈”對外貿企業生產經營產生較大沖擊

“斷單”現象時有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對我國經濟帶來的疊加沖擊中,外向型企業最為嚴重,調查企業中96%的外向企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其中訂單減少企業佔38.52%,供應鏈上下游受波及企業佔21.48%,已有訂單被取消企業佔18.15%,匯率波動受影響企業佔6.30%,關鍵零部件進口受限佔6.67%,基本沒受影響企業佔4.07%。

“斷鏈”影響生產經營。國際疫情蔓延對全球產業鏈產生沖擊,“斷鏈”的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訂單減少、招工用工出現波動、資金周轉困難、人工成本和生產成本增加、原材料不穩定或中斷、銷售受影響等六大困難。“斷單”、“斷鏈”連帶著航空管制“封國”,造成供應鏈中斷、產品積壓。

外貿收入大幅下滑。調查企業中接近五成的企業外貿業務營收都出現減少,三成的企業預計今年30%的外貿業務將會受到影響,一成以上的企業預計影響程度將達到70%以上。

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企業受影響程度不一。我國企業復工復產隨著防疫積極向好和疫情高峰過去的不同階段顯示出不同特征,特別是大型企業成為帶領各類企業“保市場”的主力軍。從制造業企業調查看,多數有較強的生產組織能力和員工防疫所需的生活工作配套設施能力,大中型企業是復工的骨干力量。調查顯示,隨著疫情全球蔓延造成的國際貿易市場波動影響的擴散,大型外貿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外貿業務減少比例都較大,中小企業雖然訂單總量下降程度小於大企業,但由於中小企業主要集中於零配件配套加工領域,受產業鏈波動影響較大,加上本身抗壓能力有限,疫情的全球蔓延帶來的“斷鏈”現象使中小微企業生存壓力更加嚴重。

擴鏈加快、打通“堵”點、補上“斷”點、“頭部”企業帶領大、中、小企業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產業鏈,正成為許多外向型企業化危為機的優先選項和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的戰略新布局。

“補鏈”、“擴鏈”同步進行外貿企業在國內外疫情沖擊下快速復蘇。受沖擊企業中部分企業“應對有方”,迅速調整產業鏈條,積極開拓新市場,在疫情擴散期間“轉危為安”。

龍頭企業優化布局產業鏈,帶動“鏈式”復工。在國際疫情蔓延沖擊全球產業鏈的背景下,龍頭企業帶領供貨商重構產業鏈,“有中出新”與“無中生有”交織演進,加快產業鏈上技術創新,發揮帶動產業鏈上企業積極復工復產的“領頭羊”作用。

企業用工穩定背后需注意勞動關系風險

企業復工情況總體向好,大中型企業復工率高。調查企業的員工平均復崗率達到96.1%,基本恢復至春節前水平。原因包括兩個方面,其一隨著我國一季度以來企業復工率的不斷提升以及“過度”防控的退出,我國勞動力市場的流動較快恢復,春節前放假的員工基本都回到企業的工作崗位﹔其二是外向型企業的原有訂單仍在消化,部分企業新的訂單有增加。富士康集團受國際疫情訂單有所下降,但現有訂單仍相對充足,截止到5月8日,富士康鄭州園區復工已達20多萬人,基本達到去年同期水平。

從不同規模的企業員工復崗率情況來看,大中型企業員工平均復崗率(97%)要高於小微企業(94.9%),大中型企業由於訂單規模及市場業務調整的原因,部分大型企業(10%)4月份的用工量甚至超過春節前用工量的10-15%,在疫情期間“逆勢而為”的效應較為明顯。藍思科技集團目前復工人數超過10萬人,達到去年峰值,並且仍在招聘一線生產員工,還有1萬左右的用工缺口。

面對國內外疫情的“雙重”沖擊,企業用工受影響程度增加,中小企業風險加大。企業營收的下降傳導在勞動力市場中直接反應為用工需求的下降。相比較2月份中國勞動學會制造業復工的快速調查,用工受到沖擊的企業比例有一定增加,特別是生產型崗位受影響較大,但總體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三成以上的企業用工基本沒有影響,隻有兩成左右的企業出現部分減員的現象,其他受影響的企業中,多數採取減少工時、部分人員放假等方式來應對疫情造成的用工需求減少的影響。

從不同規模調查企業情況來看,大型企業應對用工需求減少的“組合拳”更加多元。根據自身業務需求的變化情況,大型企業採取減員、在崗人員放假、轉崗、減少工時、降低薪酬等多種方式應對疫情帶來的用工沖擊,但中小企業的應對方式則較為單一,基本上隻採取減少工時和裁員的方式,其中三成以上的小型企業採取裁員,接近七成的小型企業採取減少工時來應對用工需求減少的困境。因此疫情沖擊企業的用工需求,中小企業的員工受影響程度更大,面臨失業和崗位穩定性下降的幾率相較於大型企業更大。

企業勞動爭議風險增加。隨著我國復工復產的逐步恢復,盡管當前疫情全球蔓延造成企業訂單下滑,營收減少,但企業員工的復崗及勞動關系情況基本穩定。調查企業的勞動合同簽訂率為95.9%,接近九成的企業員工工資都是正常發放﹔延期放假期間發部分工資或實行計件工資分別為3.09%﹔無延期放假期間不發工資情況。復工以來無勞動爭議的企業佔85.57%﹔產生勞動爭議,通過企業內部調節的佔10.31%,調查企業的勞動關系呈現基本穩定狀態。

從企業的實際發展趨勢來看,當前疫情沖擊造成企業新訂單量銳減,外向型企業生存壓力不斷凸顯,在現有訂單消化完並且沒有新訂單的情況下,企業對返崗復工的員工多數採取“放假”措施。比如廣東電器公司、廣州珠寶公司、深圳微電子公司、東莞鞋業、浙江鞋廠等多個企業陸續發布了放假通知,從3月份開始放假,持續時間3-6個月不等。這些企業表面看並沒有裁員,但實際上從長期來看,如果訂單仍然不能恢復,這部分員工的勞動爭議發生概率將大大提升。調查企業中,雖然有八成以上的企業仍然正常給員工發放工資,但已經有五成以上的企業表示一季度員工的工資只是保持過去水平,需求下降的趨勢已經凸顯,如果繼續採取放假、減少工時等措施,企業工資協商等勞動爭議將突出。

在防疫特殊時期,共享用工等新型靈活用工方式在解決制造型企業短期用工問題方面發揮了靈活作用,同時為節約人工成本,勞務派遣、臨時工等靈活就業也為化解疫情期間企業招工難的困境提供多種解決渠道。但隨著防疫常態化和受新一波沖擊較長時間的不確定性,共享用工等方式仍然需要從法規上加快健全和完善,特殊時期勞動爭議增加將成為企業、政府需要倍加重視和協調的問題。某些地區“共享用工”探索實施后,受疫情影響的餐飲業員工保持原有餐飲企業的勞動關系,不重簽任何協議合同,借調用工缺口較大的制造業、零售業工作。但由於工作變化較大、工作強度大、工作時間長,一些共享員工短時間內難以適應,不得不離職。“共享用工”人員流動性大、管理難度也大、培訓成本大,是特殊環境下的臨時之舉,還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值得深入探討。

防疫常態化使企業防疫成本居高不下。對於企業來說,當前防疫物資短缺時期已經過去,而消化防疫成本也成為特殊時期的“一道試題”,從返城隔離14天到保持距離作業、就餐,住宿和廠所、工地每天、每班消毒通風,增加專職檢查人員、購買防疫物資等,都得在制造、建造和經營成本中消化。從調查企業來看,企業購買口罩、消毒水、測溫儀等材料設備的費用,每日人均達到2.7元-8元,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說,雖然這部分成本支出總額不大,但對於其整體經營成本來說並不屬於小數目。對於大型企業來說,這部分的成本支出則達到每日10萬元左右﹔調查企業的外地員工返回隔離租房食宿,20%企業每月補貼800-1000元,10%的企業通過集體宿舍解決,10%的企業由員工自我負擔。

助力企業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產業鏈

建立各級政府對企業供應鏈上“補鏈”和優化布局上“擴鏈”的專項扶持。面對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積極拓展國內供應鏈。建議財政、金融、就業政策綜合發力,所需資金納入復工復產援企政策“總盤子”,以優惠貸款扶持“補鏈”、以創業政策扶持“擴鏈”,“雙創”扶政政策在特殊時期應有符合時宜的新內容,尤其加大對民營困難企業“補鏈”穩崗力度。開拓國內市場補鏈、擴鏈的同時,也在國際復工復產中注重恢復國際供應鏈,形成外向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國內國際產業鏈暢通的優化布局。

重視國內市場與“一帶一路”國家業務開拓。當前,國際經貿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加,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正逢其時”,積極推動消費回升、擴大有效投資、幫助外向型企業建立國內循環產業鏈﹔要積極暢通日韓歐產業鏈,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和相關配套產品的供應鏈、產業鏈。在全球產業鏈重組變化過程中,強化“第四隻眼睛看世界”的能力。

想方設法保崗位、促就業。如果新冠疫情是“黑天鵝”,那大批工人失業可能是“灰犀牛”。3月下旬以來出口“斷單”增多,大批工人失業風險增加。應以避免發生工人大規模失崗為底線,在政府幫助下盡最大努力將員工穩在企業,落實企業穩崗返還上年失業保險金政策,建議政府給困難企業中貧困地區農民工穩崗補助。建議在特殊時期失業壓力增大情況下,可擴大參保企業享受返還失業保險金范圍,同時根據失業率變化情況動態調整申領標准,部分地區可以根據企業人員規模建立階梯型返還方案,提高返還比例。

注重企業的市場營銷和勞動管理的創新。企業資金周轉困難、人工成本、生產成本增加、原材料不穩定或中斷、銷售受影響等,成為防疫情中企業復工復產的突出問題。此類問題既受疫情影響,也是對企業“管理方式、銷售方式和服務方式”的“壓力測試”與提升考驗,推進網絡辦公、平台銷售和遠程服務等現代管理、銷售與服務方式提升。利用彈性就業、居家辦公、共享員工、綜合工時制等方式有效解決階段性用工難問題,也提高精准勞動的效率,實現精准就業,使其成為后工業化時期、網絡化時代的新勞動管理方式之一。

防范特殊時期困難企業勞動關系風險,推動勞動關系穩定和勞資兩利。強化勞動關系風險防控機制,對可能引發集體勞動爭議的企業進行重點監測、主動快速依法處置集體勞動爭議。對新業態復工可從先規范后發展,邊規范邊發展,再到以規模促發展,對沒有勞動合同約束,要及時研究適應新型用工的養老、醫療、工傷和失業保險新辦法,建立線上勞動爭議調解平台﹔針對當前特殊時期勞動關系運行中出現的突出問題,要發揮人社部門牽頭會同工會、企聯工商聯"三方"協調勞動關系的作用。

大力開展困難企業的職業技能培訓。組織下崗職工開展新技能訓練營,建議列入各級人社部門組織的“315”技能提升計劃給予培訓補助,還可將今明兩年培訓資金集中使用,特殊時期可以“寅吃卯糧”,將今年新增設的16種新職業包含其中,積極對失業人員開展約絡配送員、老年照護師等新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再就業。

發揮政府干部下沉企業創新服務的優勢,專班跟蹤服務規模化用工受到沖擊大的困難企業。建立專班跟蹤服務出口份額多的龍頭企業、加大扶持力度、重點幫助“頭部”企業開發國內補鏈、擴鏈和重大投資項目的協調服務,打通堵點、連接斷點,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達產,暢通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循環、市場循環。

(課題組組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楊志明,課題組成員:李付俊、譚泓、張新民、孟祥君)

 

相關閱讀:

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雙兼顧” 化危為機在進行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現代服務業如何從低谷中反彈?

從“谷底”反彈 “雲銷售”助酒店餐飲、批發零售業解困

防疫情、促返崗、保工期 建筑企業復工總體加快

疫情之下,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如何應對復工難、返崗難?

疫情沖擊下,中小微企業如何渡過難關?

復工了,你的家政“阿姨”上門了嗎?

減負、穩崗、擴就業 制造業復產復工“進行時”

(責編:栗翹楚、孫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