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把脈高庫大壩 破解水庫“體檢”難題——探訪“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潛水器

余璐 魏宇翔
2021年06月12日09:2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禹,上古時期夏后氏首領,歷史治水名人,史稱大禹。“禹龍”號這個寄托著大禹治水鴻鵠之志的現代化技術設備,如今已在科學治水中發揮著積極作用,邁出了載人潛水器在高壩大庫深水環境應用的重要一步。

為深入了解“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的研發全過程,記者實地探訪了“禹龍”號的誕生地——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南科院”)。

1a64f2ae56ae198bf4169d098e8e7f3

“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潛水器。水利部供圖

一進入南科院的大門,“禹龍”號便映入眼帘。設計最大潛水深度為300米的它,寬度和高度都有2.4米,長度有4.7米。與記者腦海中想像的“禹龍”號有所不同的是,這位下潛高手並非是個龐然大物。

這麼“小巧玲瓏”的儀器,如何來完成深水檢測水庫大壩病險隱患的?南科院大壩安全與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向衍對記者表示,“禹龍”號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

84d1249d9435063e2827a0cfeb48c28

向衍向記者介紹“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潛水器。水利部供圖

“它可搭載兩位成員下潛到200米的深度,它90度開角的大直徑球冠型觀察窗,極大提高了觀察視野及檢測效率。同時,可模塊化搭載三維成像、三維激光測距等作業工具,高壩大庫的檢測等工作對它來說不在話下。”向衍介紹說。

水利部數據顯示,我國現有水庫9萬8千多座,但大部分建於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受當時工程建設標准低、施工技術手段落后等因素影響,加之運行時間較長,部分水庫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病險問題。

在“禹龍”號誕生前,水庫檢修多靠潛水員下潛到相應位置拍回照片,再由工程技術人員進行鑒定並施以相應對策。但往往拍回來的照片不一定是工程師想要的,但工程師卻又不會潛水。提起當年的困境,向衍記憶猶新:“當時,我國高壩大庫水下病險隱患的檢測、修補與加固技術以及裝備面臨著短板與瓶頸,人力還是有比較大的局限性,引進又面臨技術壁壘,自主研發適合高壩大庫深水環境檢測、修補與加固裝備迫在眉睫。”

2016年7月,在水利部、科技部等有關部門的組織推動下,“禹龍”號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項目正式落戶南科院,項目由南科院牽頭,聯合中國船舶集團第七O二研究所等共同研發。

自立項以來,參研單位團結一心、精心組織,攻破一道道科學難題,終使“禹龍”號在經歷4年多的潛心研究后,躍然於世。“禹龍”號在浙江湯浦水庫開展了基於面板壩的潛水器布放與回收試驗,順利完成水庫試驗“首秀”后,接著在新安江水庫進行了基於重力壩的潛水器水下作業試驗。經過兩次測試后,2020年11月10至14日,“禹龍”號在世界第一高壩——雅礱江錦屏一級水電站雙曲拱壩開展了為期5天的示范應用試驗。

向衍表示,三次成功的試驗表明“禹龍”號潛水器已成功攻克了深水潛水器載人安全、水下精確定位、作業固定、低能見度及寬視野觀測、多功能作業工具搭載等關鍵技術,功能可靠、性能優良,完全可以勝任壩面巡檢、壩面清障沖淤等水下“體檢”的任務。

“‘十四五’期間,南科院將繼續聚焦水利行業重大工程,強化頂層設計,著力加強基礎研究,勠力深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力推動學科轉型升級和新學科拓展,大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為我國重大工程建設和安全運行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在我國水利行業科學研究的高質量發展浪潮中貢獻南科院力量。”向衍說。

(責編:李楠樺、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