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謀劃統籌推進 黃河流域城鎮生活垃圾處理體系逐步健全
人民網北京8月27日電 (記者許維娜)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在“十四五”期間,我國黃河流域污水治理迎來新目標,對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黃河流域指的是黃河水系從源頭到入海這條河流所影響的地理生態區域。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時期,沿黃9省(區)持續加大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逐步提升,城市垃圾處理能力逐漸增強,城市醫廢處置能力短板基本補齊,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指出,當前,黃河流域城鎮污水垃圾處理還存在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設施短板弱項突出,資源化利用水平不高,運行維護能力不強,機制體制還不夠健全,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為了做好黃河流域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的頂層設計,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十四五”黃河流域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從提高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完善城鎮垃圾處理體系、加強資源化利用等三方面,指導黃河流域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工作有序開展,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對此,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胡洪營表示,《實施方案》充分考慮了黃河流域實際情況,提出了“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具體目標和政策措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應採取積極舉措扎實推進黃河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水平。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院院長龔道孝分析認為,“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正處於攻堅期、窗口期,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機遇和挑戰並存,《實施方案》為下一步工作推動奠定了基礎。
龔道孝還建議,要抓好落實,加強流域聯動、區域協調、城鄉統籌,在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願景目標下,構建污染物削減績效切實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有效提高的污水垃圾處理新格局,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實施方案》對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提出了哪些目標?具體來看,《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0%以上﹔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建制鎮污水處理能力明顯提升﹔上游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中下游力爭達到30%﹔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城鎮污泥資源化利用水平明顯提升。
到2025年,太原、呼和浩特、濟南、泰安、鄭州、西安、咸陽、蘭州、西寧、銀川等10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地級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佔比達到65%左右,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左右。
目前,我國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的現狀與問題都有哪些?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院博士陶相婉分析認為,新發展階段城鎮污水垃圾處理面臨著新形勢:一是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二是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三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污水資源化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國土規劃、城市建設、生態環境、水利水務、園林綠化、工業生產等多方面,需要統籌規劃、協同推進。胡洪營建議,各省區應選擇具有良好基礎、需求迫切、代表性強、示范意義顯著的地區,開展污水資源化利用試點示范。
胡洪營還建議,以試點示范為契機,推進分布式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系統和資源能源標杆再生水廠等規劃建設。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研究開發和集成驗証一批污水資源化利用適用成套技術。探索完善政策體系、標准體系、評估認証體系、市場激勵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等,形成符合黃河流域特點、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污水資源化利用體制機制和可持續模式,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經驗。
如何才能確保《實施方案》落到實處?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實施方案》提出了四項保障措施,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一是強化監督管理。按照省級部署、市縣負責,系統謀劃實施。開展動態監測和定期評估,推進設施普查。完善跨區域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扎實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的整改工作。二是拓寬投融資渠道。各級人民政府建立多元化的財政資金投入保障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三是健全費價稅機制。合理制定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標准。依法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四是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完善規劃協調銜接,建立設施建設用地保障機制,加強信息公開,優化審批流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