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深圳前海:“試驗田”如何變為“豐產田”

楊陽騰
2021年10月15日08:42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圳前海:“試驗田”如何變為“豐產田”

  “比特區還特”“先行先試”,是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引以為豪的標志。多年來,前海不負重托,在制度創新、深港合作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探索,形成645項制度創新成果,“一年一個樣”,煥發出勃勃生機。前海究竟是怎樣做到的?經濟日報記者日前到前海一探究竟。

  秋高氣爽,深圳灣畔花繁葉茂。在綠意盎然的前海石公園,矗立著一塊宛如“揚帆啟航”形態的巨型黃蠟石,上面鐫刻的“前海”兩個大字遒勁有力——它是前海開發開放歷程的見証者。

  多年來,前海不負中央囑托,在制度創新、深港合作、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法治示范城區建設等方面持續開展一系列“先行先試”。在這塊“比特區還特”的試驗田上,經濟總量邁上千億元量級並持續提升﹔在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金融開放等方面形成645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65項在全國復制推廣、82項在廣東省復制推廣、203項在深圳市復制推廣,真正展現出“一年一個樣”的新面貌和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橋頭堡”的勃勃生機。

  建起制度型開放高地

  前海是如何實現“一年一個樣”的?在採訪調研中,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前海模式”不時被提起——這就是前海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的秘籍。通過大力實施制度創新,前海成功突破一系列發展障礙,吸引了一大批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企業集聚於此。

  記者走進寬敞明亮的前海e站通服務中心,隻見各辦事窗口井然有序,全無排隊擁堵的現象。“這得益於前海持續推行商事登記便利化改革,業務辦理更加精簡,大量業務從線下搬到線上,大家足不出戶就能實現‘一鍵辦理’。”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企業注冊局前海登記注冊科科長楚克軍告訴記者,“‘証照分離’是前海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一大步,真正讓數據跑路替代了群眾跑腿。”

  深圳聯合國際船舶代理有限公司是2013年遷入前海的企業,談及前海的創新服務環境,經常與政務服務工作打交道的公司法務專員劉偕韻說,“變化很明顯,企業辦事方便多了。以前辦理不同業務要跑多個部門,至少要3個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一天就能辦結。絕大多數業務能在網上辦理,遇到不清楚的可以打電話咨詢,極大方便了我們辦事”。

  中聯運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主管鄧彩明也表示,“在前海‘開辦企業一窗通3.0’平台上辦事,一次填報、一天辦結,整套流程一氣呵成,高效又便利”。

  前海於2017年圍繞企業“執照容易准營難”的問題開展“照后減証”,對與企業經營活動密切相關、審批頻次較高的138項行業准入許可等事項開展清理﹔並於2019年再次深化改革,對528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進行清理,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4種方式分類推進。

  “通過商事登記便利化改革,開辦企業由5個環節減至1個環節。申請人實現了‘一次登錄、一口辦理’,三十証合一。”楚克軍告訴記者,“我們開發的商事登記全流程登記系統,可實現企業網上提交、電子簽名,企業主足不出戶即可全程電子化辦理深圳95%以上設立、70%以上變更備案、30%以上注銷業務。”

  新的制度供給助力前海便利化營商環境實現新突破,換來了企業創新創業活力釋放——國內首家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應運而生。

  “微眾銀行的出現得益於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特別是銀行業向民營資本開放,更得益於前海這片鼓勵創新發展的熱土。”微眾銀行監事長萬軍告訴記者,“我們服務的很多小企業是初創型及個體工商戶,他們融資比較難,卻有著迫切的資金需求。通過上線首個基於安全可控技術架構的分布式銀行核心系統,我們以新型科技手段核算風險,實現了商業上的可持續,在普惠金融服務探索方面走出了一條可復制的道路。”目前,微眾銀行服務個人客戶突破2.9億人﹔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98.81億元,實現淨利潤49.57億元。

  快速領跑鏈接全球

  前海地處珠三角區域發展主軸與沿海功能拓展帶的十字交會處,30公裡半徑范圍內有深圳、香港兩大國際機場,以及位於蛇口的郵輪母港。前海已成為深圳現代化國際化濱海城市的新地標。與四通八達的海陸空交通優勢同等重要的,是機制與規則的“軟聯通”——通過與港澳在法律服務、金融、物流、通關等領域的規則對接,前海與國際貿易體系深度融合,形成更高水平的開放環境。

  漫步在前海街頭,極目遠眺,一側是飛虹般跨海的沿江高速,一側是錯落有致的摩天大樓。從高處俯瞰,整個前海依偎在大海的懷抱裡,恬靜美好。走進前海綜合保稅區,隻見大貨車正忙著裝貨卸貨,保稅倉庫內工作人員忙著處理應接不暇的進出口訂單,一派繁忙景象彰顯著前海的勃勃生機。

  在深圳市越海全球電商供應鏈有限公司保稅倉庫一角,幾名電商主播正在短視頻平台直播銷售進口化妝品。“這裡入駐了一批國內領先的跨境電商平台,他們的產品從保稅區以‘1210特殊區域出口’的方式銷往東南亞,可靈活選擇通關一體化,轉關模式為國有品牌出海提供了新通道。”公司總經理蘇寶銀告訴記者,這裡還進駐了國內熱門的短視頻和直播平台,主播們把直播間搬進保稅區,消費者可以更直觀地了解跨境電商工作場景和在售進口產品,帶來新的購物體驗。

  “我們是進駐前海的第一批物流企業,得益於前海的政策紅利和自身努力,發展迅速。”蘇寶銀說,2008年剛進駐前海時,周邊交通配套和通關條件並不成熟,隨著環境不斷提升,企業發展乘勢而行,越來越好。2020年,疫情之下的越海逆勢成長,實現營收59.81億元。

  改革的“苗圃”枝繁葉茂,前海“試驗田”變成了“豐產田”,深圳免稅、中外運等一批世界名企紛紛入駐前海綜合保稅區﹔中興、小米、榮耀等行業龍頭企業在前海聚集。

  “前海具有大灣區、先行示范區等六區功能疊加優勢,發展環境得天獨厚。”深圳海關所屬蛇口海關前海監管三科副科長郝雷介紹,深圳海關支持前海創新通關便利化措施,從“水路轉關無紙化”到“同船運輸”“整船換裝”,再到“東西部港區一體化”、港口貨物“直提直裝”等,不斷提升通關效率,高效整合資源,形成“海陸空鐵”全路徑立體物流,傾心打造的“MCC前海”新物流模式被評為企業最具獲得感的十大制度創新成果之一。

  為落地跨境電商全業態,蛇口海關還推進區內跨境電商業態升級,實現了跨境電商“購-展-售-退”全鏈條發展。如今,消費者在直播平台下單韓國商品,從前海綜合保稅區辦理進口通關手續到簽收,全程不到48小時。高效物流的背后是綜合保稅區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配套的有效銜接,新業態疊加新物流,帶動前海跨境電商黃金時代的到來。

  深港合作持續升溫

  深圳與香港山水相連,兩座城市的發展密不可分。在位於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的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中心,香港十大杰出新青年、香港溫莎集團有限公司CEO、RubyFang高級定制服裝品牌創始人方麗華正在“直播帶貨”。她在鏡頭前展現的設計服飾,帶有中國特色的刺繡元素。這位曾經從事法律工作的香港青年,如今轉型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深圳是創新創業的熱土,前海是港澳青年內地創業的首選地。”在方麗華眼中,前海很國際化,創業氛圍濃厚,她更看好這裡對創業青年開放包容的態度,“讓大家對未來的事業發展更有信心”。

  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中心由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協會發起成立運營,已引進港澳台青年創業企業56家。截至今年6月,前海已累計注冊港資企業1.15萬家,注冊資本1.28萬億元。

  “朝氣蓬勃的前海正成為港澳青年內地發展的第一站。”大灣區青年創業中心理事長王凱告訴記者,前海持續發布針對香港青年創業的系列優惠政策,很多是前海特有或前海首創。創業中心收到很多香港青年到前海創業的申請,2000平方米的辦公區供不應求。“我們正逐步將孵化和服務模式向內地城市復制,目前在北京、武漢、成都等地均設有辦事處。”王凱說。

  對於深港合作,前海更大的吸引力還在於“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頂層設計和功能定位,以及體制機制創新注入的強勁活力,帶動各種資源、創新要素在此匯集,促進深港兩地合作邁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

  何顯毅建筑工程師樓地產發展顧問有限公司是首批進入內地發展的港資設計企業,2020年成為首批在前海獲得甲級建筑工程設計資質的機構。“我們深知深港合作的重要性,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已進入內地市場。”公司董事、設計總監王龍告訴記者,“如今,借著前海在香港執業資質資格方面的開放政策,我們實現了跨境執業便利化。隨著不斷完善與開放的政策和專業服務業,相信深港兩地更緊密的融合可以帶來無限的進步與機會。”

  先行先試,大膽改革,前海實行了資質認可、合伙聯營、執業備案等特殊機制,推動香港專業服務業前來發展,相繼吸引咨詢行業龍頭普華永道中國創智中心等入駐。目前,香港注冊會計師、律師等20多類專業人士可以在前海執業。

  為便利港人深港兩地生活,前海還在全國率先實施港澳居民免辦《台港澳人員就業証》並允許購買公積金,發行通信“前海卡”、深港交通“互通行”卡。“我們還會向來創業中心就業的港澳青年送出‘入職大禮包’,包括內地電話卡、交通卡、銀行卡,通過解決一個個小問題幫助打破深港兩地差異。”王凱介紹說,兩年來,他已組織百余場幫助港澳青年融入大灣區的系列活動。

  打造最好的法治環境

  作為目前國家批復的惟一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示范區,前海將法治視為發展的核心制度保障,在法治創新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逐步構建起全鏈條法律服務保障體系。

  “近年來,國家對前海法治建設的定位逐步提高,前海在11年的法治改革創新過程中也形成了不少亮點,累計推出法治創新成果110多項。”前海管理局法治建設處處長宋亮說,前海先后出台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前海蛇口自由貿易試驗片區條例》等法規﹔首個國際仲裁海外庭審中心、首個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等先后落戶﹔深圳知識產權法庭、深圳金融法庭也相繼挂牌成立……“一國兩制三法域”規則銜接與機制對接有效推進,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正成為前海的鮮明特質。

  “深圳國際仲裁院是深港合作的產物。如今,香港專業人士通過理事、仲裁員、代理人、調解員、專家証人5種身份參與到國際仲裁工作之中。”深圳國際仲裁院國際合作與發展處處長黃郭勇說,仲裁作為跨境糾紛解決的主要方式,在法律交流合作、糾紛解決,包括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作為一座具有創新力和活力的城市,深圳被寄予“打造知識產權標杆城市”的厚望,前海則是《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規定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示范區,各類知識產權司法、行政、仲裁等機構在這裡聚集發展,逐漸健全了知識產權保護全生態系統。深圳市知識產權“一站式”協同保護平台等也相繼在此建立,從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機制、行政執法、司法保護等方面頻頻升級,構筑更加堅固的知識產權保護防線。

  2018年1月,深圳知識產權法庭公開宣判華為訴三星涉標准必要專利案件,這是深圳知識產權法庭在前海敲響的“第一槌”。華為與三星這兩家全球智能終端產品巨頭之間發生的標准必要專利停止侵權糾紛,是當時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且疑難復雜的前沿性知識產權案件,兩案証據量大,法律關系復雜,技術問題晦澀難懂,且遇到的許多問題在全球范圍內無先例可循。法院經過18天庭審,順利審結,彰顯出前海法治力量。

(責編:趙超、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