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共同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

本報記者  張遠南  尚凱元  朱玥穎
2021年10月17日08: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一階段)10月15日在雲南昆明閉幕。來自140多個締約方及30多個國際機構和組織的5000余位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參加大會,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戰略,會議取得豐碩成果。多國領導人、國際組織負責人、專家學者等表示,昆明大會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擘畫藍圖,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凝聚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合力,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邁向新征程。

  “為制定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注入更強動力”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讓我們攜起手來,秉持生態文明理念,站在為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習近平主席10月12日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並發表主旨講話,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指明方向,為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增添信心。

  5天時間裡,大會進行了一般議程,舉辦了高級別會議(包括領導人峰會、部長級會議)、生態文明論壇。其中,高級別會議正式通過“昆明宣言”。宣言承諾,確保制定、通過和實施一個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扭轉當前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並確保最遲在2030年使生物多樣性走上恢復之路,進而全面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願景。

  “中國成功舉辦大會,有力推動了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看來,“昆明宣言”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各方在會議期間開展了有效對話,“這讓我們能圍繞一個更具雄心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開展談判,為人類構建一個共同的未來”。

  “‘昆明宣言’為制定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注入更強動力。”聯合國新聞網站發文稱。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表聲明說,未來10年,實現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的高級別政治承諾,是解決眼下自然危機的關鍵第一步。基金會對“昆明宣言”中的相關措施表示歡迎,“如果我們要在這10年中成功構建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世界,一定要採取必要的行動”。

  全球環境基金首席執行官兼主席卡洛斯·曼努埃爾·羅德裡格斯表示,包括“昆明宣言”在內,本次大會將有力助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危機的進程。烏拉圭駐華大使費爾南多·盧格裡斯認為,“昆明宣言”促使談判各方繼續努力,以制定、通過和實施一個雄心勃勃且務實可行的框架。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實踐創新鼓舞人心”

  會議期間,位於昆明西南的滇池又一次迎來了老朋友——紅嘴鷗。湖面碧波蕩漾,水鳥成群,呈現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畫面。近年來,隨著滇池生態改善,包括紅嘴鷗在內,昆明的候鳥從種類到數量都在明顯增加。

  作為最早簽署和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中國在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積極實踐和重要成果,得到各方高度評價。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前執行秘書布勞略·迪亞斯多次訪問中國,他說:“我曾專程訪問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了解中國生態保護政策的制定和進展。”在他看來,中國制定的多項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政策,包括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多個保護區、保護大熊貓等瀕危物種以及保護濱海候鳥棲息地等,可以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鑒。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前總裁兼理事會主席章新勝看來,雲南西雙版納亞洲象群的北移經歷是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一個暖心故事。“亞洲象北移途中,居民主動避讓,象群自由漫步。這一幕幕感人情景溫暖了全球,成為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范例,世界媒體的關注和點贊印証了中國在該領域的貢獻。”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副執行秘書戴維·庫伯說:“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實踐創新鼓舞人心,其經驗可以推廣到其他國家,幫助落實‘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所設定的目標。”

  中國將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將陸續發布重點領域和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撐保障措施,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等。昆明大會上,中方提出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系列新舉措,彰顯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長期規劃的制定並逐步落實,這對於從根本上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至關重要。”“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下不限成員名額工作組共同主席巴希爾·范·阿弗爾表示。

  世界自然基金會俄羅斯負責人德米特裡·戈爾什科夫認為,中國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為全世界樹立了榜樣。

  “加強國際合作才能使這一全球行動取得成功”  

  在生態文明論壇上,各方重點圍繞7個主題開展對話研討,達成10多項成果,發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全球生態文明”的共同倡議。大會還發布碳中和目標下應對氣候變化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相關宣言,凝聚各方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智慧與力量。與會代表紛紛表示,要實現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採取實際行動最為重要。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強調,隻有團結一心,才能共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保護生物多樣性,才能在與自然和諧共處中實現我們所期待的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說:“生態保護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加強國際合作才能使這一全球行動取得成功。”

  “此次會議上各方承諾令人鼓舞。”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王愛民表示,下一步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並整合全球范圍內生態多樣性保護力量,實現系統性變革。

  按照計劃,大會第二階段將於2022年上半年舉辦,審議並決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伙伴計劃主任張林秀表示,環境規劃署將進一步與中國政府、智庫、企業等建立和鞏固多項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期待明年再次相聚中國,共同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17日 03 版)

(責編:孫紅麗、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