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碳納米管“變身”超微型晶體管

2021年12月28日09:1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碳納米管“變身”超微型晶體管

來自中國、日本、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撰文指出,他們歷時5年,使用一種插入電子顯微鏡的獨特工具,制造出了一種超微型晶體管,其寬度僅為人類頭發絲寬度的1/25000。

在這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首先朝一個碳納米管同時施加力和低電壓,加熱它直到外層管殼分離,留下單層納米管,從而制造出這種微型晶體管。研究人員解釋稱,熱量和應變改變了納米管的“手性”,這意味著結合在一起形成納米管壁單原子層的碳原子被重新排列,結果讓碳納米管“變身”為晶體管。

用於開關和放大電子信號的晶體管是包括計算機在內的所有電子設備的基礎元件。蘋果公司表示,為未來蘋果手機供電的芯片包含150億個晶體管。幾十年來,計算機行業一直致力於開發越來越小的晶體管,但將晶體管小型化到納米級是現代半導體工業和納米技術領域面臨的一大挑戰。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或許可以借助碳納米管制造出節能的納米晶體管,以超越由硅制成的微處理器,但控制單個碳納米管的“手性”(決定了碳原子的幾何結構和電子結構)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最新研究中,他們通過加熱和機械應變改變了金屬納米管片段的局部“手性”,設計並制造了碳納米管分子內晶體管。

最新研究負責人、昆士蘭大學材料科學中心聯合主任德米特裡·戈爾伯格教授說:“我們証明,我們擁有操縱納米管分子特性來制造納米級電子器件的能力,為下一代先進計算設備所用微型晶體管的研制開辟了新途徑。”

研究人員強調稱,盡管最新方法不適用於微型晶體管的大規模生產,但展示了一種新的制造原理,並開辟了利用納米管的熱機械處理方法獲得具有所需特性的最小晶體管的新視野。(記者劉霞)

(責編:趙竹青、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傳播影響力報告》正式發布
  人民網北京12月28日 12月27日,由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聯合編制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傳播影響力報告》(下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全面盤點了進博會各板塊輿論傳播熱度,基於紙媒、網媒等8個傳播渠道的信息,從話語權威性、受眾信任度、覆蓋人群度、原創能力等維度綜合評估,形成了涵蓋企業展等六大展區參展商及展品、交易團、配套活動主辦單位、人文交流活動組織方、支持企業以及媒體等參會主體的“第四屆進博會傳播熱度榜”。…
交通運輸部:部署打造國內水路旅游客運精品航線試點工作
  人民網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王連香)為促進水路旅客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提升國內水路旅游客運服務質量,近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打造國內水路旅游客運精品航線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部署打造國內水路旅游客運精品航線試點工作。 圖片來自:交通運輸部官方微信公眾號 《通知》提出,計劃用2年左右時間,按照城市景觀游、自然景觀游、特色文化游、沿海觀光游4種線路類型,聚焦打造精品航線﹔從提升船舶和設施品質、提升港口客運站和停靠站點服務品質、創新水路旅游服務產品、提升水路旅游服務質量、提升安全綠色發展水平等5個方面開展試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