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銀行:推進數字化轉型 建設“一流智慧生態銀行”

產業數字金融實現破冰,個人手機銀行上半年月活客戶同比增長41.97%,煥新新一代智能櫃台,自助交易平均時長縮短40%,上線手機銀行關懷版,向老年客群提供大字體等適老化服務……據華夏銀行消息,2021年即將收官,該行在推進數字化轉型,持續夯實數字底座,加快提升賦能業務能力上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答卷。
華夏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按照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支持金融高質量發展監管導向,制定了《華夏銀行2021-2025年數字科技轉型行動方案》,明確了“智慧金融、數字華夏”的戰略願景和基本建成“一流智慧生態銀行”的戰略目標,以移動化、智能化、平台化、開放化為轉型方向,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提升賦能業務能力。據了解,華夏銀行總行成立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由行長任組長,實行數字化轉型一把手負責制。同時,設立數字化業務產品創新委員會,負責審批數字化產品的業務模式、風控模式。
在資金方面,華夏銀行設立金融科技創新基金,支持全行創新孵化項目,設立創新風險准備金,允許試錯,鼓勵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突破。從人力、財務、容錯、技術、資源環境、裁決等方面,搭建企業級敏捷機制,創新思維模式,推動建設數字化轉型評價體系,保障數字化轉型有序開展。
調整優化組織架構,以構建企業級敏捷組織體系。華夏銀行探索和發展銀行金融科技業務﹔2020年成立數字化轉型工作推進辦公室,從統一數字化認知、創新業務模式、優化體制機制入手推動數字化轉型進入快車道,同時組建金融創新研究中心﹔2021年成立產業數字金融部,統一承接、集中管理、監測全行產業數字金融業務。
持續加大新技術研究,陸續投產私有雲、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識別、區塊鏈等基礎服務平台。華夏銀行推進金融服務線上化、移動化、智能化,提升場景和生態對接能力,助力客戶體驗全面升級。其中,華夏銀行上線手機銀行5.0,性能提升10倍以上,截至2021年上半年,個人手機銀行累計客戶達到2179.73萬戶,平均月活客戶達到357.32萬戶,同比增長41.97%。
華夏銀行信用卡通過開拓非銀生態圈,打造跨界融合能力,提升客戶交互能力,滿足消費者對金融服務的更高要求。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華彩生活App累計注冊用戶900萬,累計綁卡用戶737萬,全年平均月活客戶218萬。
網點服務方面,聚焦智能便捷化體驗,打造“好看、好用”的新一代智能櫃台產品,從功能、交互、流程、頁面等方面開展專業客戶體驗設計,客戶操作效率提升30%、交易時長縮短40%、設備性能提升50%,實現全行90%以上個人業務可自助辦理,客戶自主性、便捷性服務體驗有效提升。同時,華夏銀行亦在創新建設“簡約+智能+場景”的新型網點,推動8家分行19家網點全面完成轉型升級,充分運用5G、智慧網點數字人等前沿技術,構建形式多樣的廳堂交互服務場景,推動網點向多模態、沉浸式、交互性、智慧化轉型。針對老年群體對移動金融的需求,華夏銀行上線手機銀行關懷版,向老年客群提供大字體、大圖標、語音播報等適老化服務,用戶端頁面更加簡潔和易用,符合老年客群操作習慣,解決老年客戶操作不便等問題,助力老年人群跨越“數字鴻溝”。
2021年,華夏銀行基於雲原生技術,自主研發產業數字金融科技平台,直聯核心企業,獲取並運用生態場景的商流、物流、信息、資金等數據,突破數字化授信、智能風控關鍵技術,實現批量獲客、快速授信,將金融服務嵌入生態場景,為客戶提供全流程線上化、數字化融資服務。通過對產業進行評估,數據積累和數據驗証,開發模型和規則,實現“三個秒支付”,即E秒授信、E秒放款和E秒支付。
今年以來,華夏銀行進一步夯實新技術底座,完善大數據基礎設施,以數據驅動賦能業務發展,持續豐富場景應用。據了解,華夏銀行深化數據治理與數字資產管理,啟動數字科技1號工程“禹治工程”,明確數據治理體系工作目標、實施路徑和工作安排,推進數據價值釋放與數據業務賦能應用。構建業內先進企業級大數據融合平台,整合1.6億客戶數據和引入22個外部數據源。
在信貸業務領域,目前,華夏銀行已建立數字化信貸平台,覆蓋貸前、貸中、貸后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組建大數據分析與建模團隊,自主開發20個專題數據模型,支持對公、個人領域的大數據應用創新。與此同時,華夏銀行啟動神盾工程,強化智慧運行與安全管理項目群﹔啟動阿波羅工程,明確新技術應用平台群建設思路。在數字人民幣相關技術研發方面,華夏銀行建設安全可控全流程數字人民幣示范應用項目,支持冬奧會數字人民幣票務支付應用場景。
該負責人表示,未來,華夏銀行持續圍繞構建開放生態、精准營銷、智慧經營、智能風控、依法合規、價值管理六大主題,在柔性組織、人才隊伍、數據驅動、科技賦能四個方面全面提升數字化能力,扎實推進數字科技轉型,向一流智慧生態銀行進階,全力推進高質量、特色化創新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