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展現數字支付魅力

數字人民幣的落地和應用正迎來加速期,特別是北京冬奧會上,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發揮了重要作用。2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証監會聯合印發的《金融標准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要研究制定法定數字貨幣信息安全標准,保障流通過程中的可存儲性、不可偽造性、不可重復交易性、不可抵賴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提出,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
北京冬奧展現數字支付魅力
經濟日報社經濟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徐向梅:北京冬奧會加快了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場景下的應用,或將衍生出更多類型數字商業模式,這是否意味著2022年數字人民幣有望全面加速落地?
黃卓(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助理院長、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自從2019年末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2022年北京冬奧會場景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以來,國內數字人民幣的應用試點可謂全面開花,落地進程不斷超出預期。當前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已涵蓋了與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的餐飲、零售、出行、繳費、醫療和政務等領域,試點城市涵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中西部等不同地區。
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機構也積極參與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工作。我國的數字人民幣採用雙層運營模式,由央行向指定運營機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指定運營機構負責兌換和流通服務,對接支付終端。目前,指定的運營機構既包括工農中建交、郵儲銀行等國有銀行,還包括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以及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兩家互聯網銀行。在數字人民幣試點初期,主要是以試點地區的地方政府發放數字人民幣紅包的形式推廣。2021年下半年開始,市場熱情持續上升,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和消費終端積極合作,加速市場推廣。截至2021年底,我國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808.51萬個,支持數字人民幣商戶達362.5萬個,交易金額875.65億元。無論是試點的場景商戶數和個人錢包,還是對公錢包的開立、交易筆數和金額,都呈現快速提升趨勢。
在數字人民幣試點推進過程中,不同地區結合數字人民幣的特性推出了一些具有創意的推廣模式。中國銀行通過雄安新區“區塊鏈資金支付平台”,向春季造林項目建設者以數字人民幣形式發放工資﹔深圳市政府曾使用數字人民幣紅包獎勵5000名參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醫護人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同仁醫院成為首批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單位,門急診等近20個收費窗口均已開通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
盡管數字人民幣目前在我國數字支付業務中的佔比較低,但其發展前景廣闊。今年在技術持續完善和應用場景不斷增加的共同推動下,數字人民幣有望在零售交易、生活繳費、政務服務等場景全面加速落地。2022年1月4日,數字人民幣APP(試點版)首次在應用市場公開上架,相比之前發布的測試版,新版本增加了系統級人臉識別登錄和驗証、收錢到賬語音、輔助驗証方式等功能,優化“子錢包”統一管理和推送,技術上更加先進,用戶使用起來更加安全便捷。
在北京冬奧會上,數字人民幣發揮了重要作用,令各國參會者感受到了中國數字支付的獨特魅力,也成為本屆冬奧會的一大亮點。此前,Visa長期以來是奧運會的獨家支付服務商,歷屆奧運會場館支付方式隻有現金和Visa卡兩種,但數字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的數字版本,與現金具有相同的法償性,因此接受數字人民幣的支付選項和Visa卡的獨家支付服務商協議並不沖突。數字人民幣在隱私保護、便捷支付、貨幣兌換、場景定制等方面更貼合境外人士使用習慣,境外來華人士僅需下載數字人民幣APP即可開設數字錢包,既安全便捷,又充分保護個人隱私。而且,數字人民幣不收取任何手續費,比用Visa卡支付更劃算。據統計,數字人民幣應用覆蓋了冬奧會5萬余個場景,開立對公、對私錢包700余萬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