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正確理解“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要明晰這些原則

2022年03月15日09:4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孫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和創新監管,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維護公平競爭。近年來,黨中央及時提出並多次強調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同時,有關部門針對資本無序擴張、壟斷等違法違規行為,陸續出台了一系列監管舉措。

如何正確認識資本特性和行為規律,正確理解“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更好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不僅是各種所有制主體的重要關切,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重大問題。

對此,人民網記者專訪多位專家學者,就如何正確理解“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如何進一步明晰原則方向、避免認知誤區做出解讀。

資本非“洪水猛獸” 亦不可“野蠻生長”

正確認識資本特性和行為規律,是理解“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前提。

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明確提出,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

當前,資本作為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在促進科技進步、繁榮市場經濟、便利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爭中具有重要作用。

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資本”是一個中性概念,無論國有資本還是非國有資本,都屬於生產要素,都要追求投入的回報即資本保值增值。“資本”的內在含義必然體現出擴張特征,關鍵在於如何防止無序擴張。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則表示,資本本身並非“洪水猛獸”,其逐利特點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之一。資本不僅包括傳統認知的貨幣本身,還包括知識資本要素、數據資本要素等更為廣闊的內涵。它們也是創新的源泉所在,是我國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驅動力量。

“當然,資本的逐利性也會因為各種摩擦導致市場失靈,可能對行業乃至整個實體經濟帶來過度競爭、產業空心化和社會效益受損風險。因而,必須對於資本有著辯証全面的認知:資本在逐利的同時也能夠正面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關鍵在於如何發揮資本在促進生產力方面的積極作用,限制其消極作用。”田軒表示。

中國經濟經過數十年的快速發展,已經積聚起巨大的資本能量。因此,正確認定“無序擴張”的內涵和邊界,是理解“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關鍵。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所謂“無序擴張”應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法制層面,即違反現有法律法規的資本行為﹔二是秩序層面,即資本運行過程盡管具有合法性,但對市場秩序、公共利益、公序良俗等造成了沖擊﹔三是戰略層面,即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不利於國家戰略推行、不利於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鞏固的資本行為。

反壟斷不是反資本 防無序更是促發展

深入理解“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重要意義,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結合的核心要義。

去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偉大創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必然會有各種形態的資本,要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

專家認為,我國強化市場監管和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並不是遏制資本發展﹔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為了促進資本有序發展。

“資本的無序擴張,集中體現為壟斷,不利於產業良性健康發展和國家戰略規劃的實施,也會帶來過度金融化和過度杠杆化,從而形成經濟‘泡沫’。例如,近年來,隨著社區團購興起,部分企業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企圖獨佔市場,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損害了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如果資本無序進入社會其他領域,其逐利邏輯或將沖擊道德良俗和社會規范,加劇民生成本,不利於社會秩序穩定。”劉元春表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進一步擴大綜合國力的必要之舉。

田軒認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首先是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通過建立資本風險監測預警體系,監管能夠及時識別、研判和應對跨行業、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引導資本流向,從而使得金融活水真正流向實體經濟的根基部分,真正服務於國家創新發展的關鍵環節。

同時,從微觀上看,在行業准入環節以為資本設置“紅燈”的規范性措施為主,通過在某些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為資本設置“紅燈”和“黃燈”,在需要以市場為主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的行業、環節為資本設置“綠燈”,能夠鼓勵資本合規經營發展,營造一個有效、均衡的充分競爭的市場,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從一定意義上來看,這也是“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促進的題中之義。

以“綠燈”規則呵護成長 以“紅燈”思維防止無序

劃定邊界、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這是“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核心目的。

近年來,資本市場的“野蠻人”、個人信息的“盜取者”、部分巨型平台企業等資本力量呈現出無序擴張態勢,擠壓著中小企業生存空間,損害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更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明確,加強和創新監管,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維護公平競爭。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為資本設置“紅綠燈”是一個明確信號,涉及到意識形態、國家安全、社會公益等領域,資本應該受到政府的指導和管理。而在制造業、服務業等其他領域,也應當給予市場更多的空間,以此來進一步激發中國經濟的活力。

田軒認為,應該將針對資本的政策重點聚焦在實現收與放的平衡。

收,就是要注重“紅燈”的規范與明確。首先要豐富監管元素,建立統一的資本風險監測預警體系,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引導資本流向﹔其次,完善資本的行業准入環節規則體系,分層分類設置“紅、黃、綠燈”﹔同時,要鞏固法治思維,加強法制建設,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保護和激發企業家信心。

放,重點在繼續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激發內外市場的資本要素活力,走穩、走正、走好已經開啟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道路。

談到如何發揮好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劉元春認為,要把握好兩條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二是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要通過明確負面清單的方式,針對不同類型的資本,劃定其行為規范和活動邊界。同時,設置了‘紅綠燈’,也要掌控好‘紅綠燈’,要不斷優化和創新政府的監管能力,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各類市場主體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劉元春表示。

相關鏈接:

短評:資本的“紅綠燈”要成為企業的“方向盤”

(責編:趙竹青、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