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2022年新型城鎮化怎麼干?國家發改委劃出重點

申佳平
2022年03月17日19:1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以下簡稱《重點任務》)。圍繞社會關注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同時還應抓好超大特大城市和縣城這“一大一小”的發展,並加快新型城市建設。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提質”

“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要著力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促進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該負責人表示。

按照《重點任務》,在戶籍方面,各類城市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暢通在本地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渠道。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實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實行積分落戶政策的城市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在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方面,《重點任務》要求積極擴大公辦學位資源,以流入地政府為主、公辦學校為主,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落實以居住証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優先將隨遷子女佔比較高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納入政府購買學位范圍。以新生代農民工為重點推動參保擴面,推動企業為農民工繳納職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費,合理引導靈活就業農民工按規定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

同時,要加強農民工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開展農民工補貼性培訓600萬人次。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市民化獎勵資金支持力度,推動省級財政建立市民化獎勵資金,重點支持吸納跨市域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多的城市。

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形態要“優化”

該負責人表示,2022年在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方面,要依托城市群和都市圈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特別是抓好超大特大城市和縣城這“一大一小”的發展。

一是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載能力,制定出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年度工作要點,印發實施長江中游、北部灣、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健全省級統籌、中心城市牽頭、周邊城市協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進機制。

二是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轉變發展方式,合理控制人口密度,疏解非核心功能,完善郊區新城功能,促進多中心、多層級、組團式發展。

三是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支持一批條件較好的縣城重點發展,更好滿足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和縣城居民生產生活需要。

此外,鞏固特色小鎮規范糾偏成果,注重質量、嚴控數量,促進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

“我國都市圈發展總體處於初級階段,各地區應尊重客觀規律、立足發展階段,科學有序推動建設。”該負責人指出,依托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城市逐步培育。都市圈是大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與周邊市縣密切互動進而呈現出的城鎮化空間形態,不具備培育條件或條件尚不成熟的地區不宜相互攀比。同時,科學合理確定空間范圍。都市圈形成發展有其客觀規律,重要特征是城市間有密切的人員往來和經濟聯系,基本范圍是1小時通勤圈。在研究確定空間范圍時,應實事求是、集約高效,不宜盲目擴大。

新型城市建設要“提速”

“城市建設要重視‘面子’、更要注重‘裡子’,隻有‘裡子’基礎更加牢固,‘面子’才能更加靚麗。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我國生活在城鎮的人口已達9億多人,今后還將繼續增加。要優化城市發展理念,建設宜居宜業城市,打造人民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按照《重點任務》,一是啟動實施城市老化燃氣等管道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澇設施。二是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840萬戶老舊小區居民的居住條件,更多採用市場化方式推進大城市老舊廠區改造,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大型老舊街區和城中村。三是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嚴禁隨意拆除老建筑、大規模遷移砍伐老樹。四是強化空間治理,穩步推進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制定報國務院審批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審查工作規則。

在城鄉融合方面,該負責人強調,我國即使基本實現城鎮化,仍將有4億左右的人口生活在農村。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需要在促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方面,下大氣力改革探索,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推進城鎮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二是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因地制宜推動供水供氣供熱管網向城郊鄉村和規模較大中心鎮延伸,建設聯結城鄉的冷鏈物流、電商平台和農貿市場網絡。三是穩步推進改革試驗,推進11個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加快改革探索,適時推廣一批城鄉融合發展典型模式。四是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責編:申佳平、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