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專家解讀前4月財政數據:財政政策靠前發力 穩住經濟大盤

人民網記者 任妍
2022年05月18日17:0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5月17日下午,財政部發布2022年4月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1—4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4293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5%,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4.8%。全國稅收收入62319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3.7%,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7.6%﹔非稅收入1197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4%。

據介紹,與1-3月份相比,財政支出承繼上月趨勢,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強度,但財政收入明顯回落。對此,多位專家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受疫情和大規模留抵退稅影響,雖然4月份財政收入回落,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大規模留抵退稅超預期 4月財政收入增速回落

數據顯示,1-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4萬億元,同比下降4.8%,較一季度回落13.4個百分點﹔其中,1-4月稅收收入6.2萬億元,同比下降7.6%,較一季度回落15.3個百分點。

粵開証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客觀理性看待4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回落除疫情因素外,主要是受到大規模留抵退稅的影響,這是積極財政政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主動作為。

羅志恆分析指出,一方面,3月以來國內疫情呈現頻發、點多、面廣的特點,實體經濟下行壓力與預期低迷交織。受到疫情反彈、地產下行、輸入性通脹、歐美貨幣政策收緊等不利因素影響,4月生產、消費、投資、出口等經濟數據下滑,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導致財政收入恢復進程受到一定影響﹔另一方面,4月是實施1.5萬億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的第一個月。4月份,全國共計完成8000億元的增值稅留抵退稅,相當於同期財政收入減收8000億元。

據統計,今年,為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我國實行了大規模的留抵退稅政策,全年預計高達1.5萬億元。4月1日,財稅部門正式啟動了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部分中型企業的留抵退稅工作。由於近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為了保住市場主體,緩解其現金流壓力,財稅部門進一步加快工作進度,各級稅務部門加班加點,退稅的進度與金額遠超預期。

“退稅在直觀上似乎是增加了財政支出,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告訴記者,在我國財政管理中,退稅歷來是財政收入下面的一個科目,其實質是“減收”而非“增支”,退稅不是一種支出,而是一種“負”收入,退得越多,同期財政收入減少得越多。需要指出的是,這一處理並非是因為今年實行大規模的留抵退稅政策而臨時起意,而是遵循多年以來的慣例,比如各方面十分熟悉的出口退稅,歷來均是作為“負”收入處理。

財科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英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截至5月16日,今年累計已為企業減輕稅費負擔和增加現金流超過1.6萬億元,包括11029億元的增值稅留抵退稅,一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1980億元,繼續實施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稅費3778億元。組合式的稅費支持政策紅利盡早盡快釋放,有力地支持了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提振信心。

值得關注的是,針對當前部分地方財政收入下滑、剛性支出不減,以及大規模留抵退稅帶來的地方財政收入下降影響,財政部在按現行稅制負擔50%退稅資金的基礎上,新增1.2萬億元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基層落實退稅減稅降費和保就業保基本民生。其中,對新增留抵退稅中的地方負擔部分,中央財政補助比例平均超過82%,並向中西部地區傾斜。

積極財政政策靠前發力 惠企利民效應充分顯現

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1-4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9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其中,科學技術、農林水、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支出等重要民生支出分別增長是15.5%、12.9%、7.5%、4.4%和4.1%,科學技術、農林水、衛生健康、城鄉社區、交通運輸等支出增速較去年同期增長明顯,民生等重點領域的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財政是宏觀調控的主要政策工具。4月份財政收支數據在反映了當前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的同時,也折射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部門的主動作為與全力作為。”馮俏彬表示,4月,在財政收入大幅度回落的同時,民生、科技、農林水、社保與就業、教育等重點領域的支出仍然得到較好的保障。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馬海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財政支出方面,面對疫情多點散發等突出因素,各級財稅部門加大支出強度,優化支出結構,持續加強對民生等重點領域的保障力度。列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專項債支出明顯快於上年,積極發揮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積極作用。

“財政政策在加大力度、提前進度之外,注重政策效度。”石英華指出,通過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小微企業紓困、科技創新,實施新的更大力度減稅降費,通過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加強對基本民生、對重點領域、對地方特別是基層的財力保障,注重政策精准。通過統籌財政資源,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加強與貨幣政策等協調,提升政策效能。

此外,馮俏彬指出,截至4月份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支出達到已1.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萬億元,有力、有效地滿足了穩增長、促穩定、增活力等方面支出的需要,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層面,羅志恆分析認為,在專項債發行進度加快以及去年低基數的雙重影響下,政府性基金支出進度加快。盡管土地市場維持低溫,但在專項債資金的支撐下,1-4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長35.2%,不僅大幅高於2021年同期的-9.6%,也高於2021年的全年增速-3.7%。開年以來,專項債發行使用加快,發揮了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積極作用。

經濟基本面穩定 國家財政總體狀況良好

截至4月末,中央國庫庫款4.94萬億元,比上年4月末增加約4400億元,增長9.6%﹔地方國庫庫款為4.5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約5000億元,增長12.2%﹔我國財政赤字率長期保持安全水平以內,2022年計劃的財政赤字率僅為2.8%﹔截至2020年末,政府債務水平的負債率指標是45.9%,低於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平,風險總體可控。

馮俏彬指出,綜合研判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我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變,財政穩定運行的基礎也沒有變,這些都對我國應對國際國內環境變化預留了寶貴的政策空間。當前,我國經濟環境錯綜復雜,不確定性極大。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與支柱,一方面提前實施好相關政策,另一方面做好后期政策儲備,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體來看,當前部分地市財政收支矛盾加劇主要受到疫情與大規模留抵退稅的短期沖擊,在中央加大轉移支付補充財力、留底退稅進程過半、經濟筑底回暖三大因素支撐下,后續財政收入大概率逐步回暖。”羅志恆表示,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經濟形勢走出谷底、市場活力激發,后續財政收入可能會高於疫情和留抵退稅雙重壓力下的增速。

羅志恆認為,下一階段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繼續服務於“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要求,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和可持續,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提前謀劃財政增量工具,平衡穩增長、防風險、落實基層三保和支持國家重大戰略等多重目標。

馬海濤也表示,為了確保基層“三保”,中央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下沉,為地方財政部門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提供了財力保障,確保助企紓困的積極財政政策的精准有效實施。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顯現,全國財政收支狀況也會穩中向好,持續助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責編:羅知之、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