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記者走近身處企業一線的技術工人,傾聽他們走技能成才之路的奮斗故事——

在產業發展的舞台上綻放人生精彩(深度觀察)

本報記者  李心萍
2022年06月08日05: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重慶電訊職業學院汽車維護實訓課場景。
  新華社記者 唐 奕攝
  圖②:豪邁集團的焊接技師。
  崔炳臣攝
  數據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暢通渠道、完善政策、優化環境,近年來,在各地區各部門的積極努力下,技術工人的成長之路走得更踏實更順暢。今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外發布了《關於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又為數量龐大的技術工人打開了職業發展新通道。

在山東濰坊市,記者認識了這樣一批從事高端機械裝備制造的技術工人——

19歲的技工院校學生李天賜,因在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受到企業青睞﹔

38歲的仲琦,多次在公司技能比武中獲獎,一步步晉升為企業的六級技工﹔

46歲的王欽峰,去年12月成為濰坊市首批特級技師,享受正高級工程師待遇……

讓我們走近這些技術工人,感悟他們的奮斗熱情,分享他們的成長喜悅。

打造“孵化器”,讓技能人才隊伍持續壯大

憑借在技工院校學到的一身本領,19歲的李天賜在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收獲了人生第一份工作

去年12月,離畢業還有半年多時間,山東技師學院的中級工班三年級學生李天賜就被豪邁集團看中,談妥了就業意向。“很開心,這是人生中關鍵的一步。”他說。

3年前,沒考上高中時,李天賜一度灰心迷茫,“當時還是家裡人多次勸說,我才決定進技校試試看。”沒想到,進入山東技師學院學習數控加工后,李天賜發現自己選對了路,“我從小就愛鼓搗東西。學加工,覺得挺好玩,也不覺得累。”

在校期間,看到不少師兄師姐通過技能競賽脫穎而出、順利就業,李天賜更加堅定了走技能成才之路的決心。

在山東技師學院,李天賜接受的是工學一體化新型培養模式。傳統模式中,學生一、二年級在校學習理論,三年級到企業頂崗實習。而在工學一體化模式下,三年學習過程中,理論實操交叉進行。

這樣一來,李天賜在一、二年級就有了前往企業實習的機會。他所在的智能制造學院,還直接將教室改成教學性生產中心,“學習內容就是動手組裝產品。隻有產品通過廠商驗收,才能通過期末考試。”

興趣加努力,讓李天賜逐步成長起來。去年12月,在第四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中,他榮獲物聯網安裝調試員學生組一等獎。靠著這一成績,李天賜贏得了豪邁集團招工人員的關注,收獲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與院校合作越深入,就越覺得培養技能人才離不開技工院校的支持。”豪邁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杜平感慨。2021年,豪邁集團共招聘了2500名一線技術工人,其中有1000名為職業技術院校、技工院校畢業生。

近年來,山東省重點產業新增勞動力近七成來自職業院校。山東技師學院的畢業生就業率已連續16年保持在98%以上。

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技工院校2492所,今年計劃招生140萬人以上。人社部提出,力爭到“十四五”末,建設100個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專業,推動1000所技工院校參與實施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讓技工院校更好成為技能人才“孵化器”。

技工院校是輸送新生力量的“蓄水池”,也是提升在職員工技能水平的“加油站”。

“刺刺刺”,火花四濺。站在操作台前,王成森時而對著電子圖紙核對參數,時而熟練地操控機器面板加工模具。

進入豪邁集團第十七個年頭,36歲的王成森已晉升為初級技師,是車間內技能等級最高的師傅,操作起鏜銑床,那叫一個駕輕就熟。不過今年3月,王成森卻作了一個讓人頗感意外的決定:報名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重新成為一名學徒。

“干操作咱在行,可欠缺理論知識,得從頭學起。”王成森說,以前,自己隻會簡單照著圖紙加工,對參數設定的原理並不清楚,遇到一些復雜零部件,時常會出現組裝不起來的情況。

學徒制理論學習的第一課就是機械制圖。“學了繪圖,看圖紙更明白了,對零部件間的組合也更清楚。之后再加工新型復雜零部件,再也不發怵了。”王成森說。

王成森參加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實操課程由公司負責,理論課程則由山東技師學院負責。豪邁集團以購買服務的方式,請山東技師學院為公司專門設計課程、編寫教材、提供培訓。“和在校生相比,為公司員工設置的課程更精簡,也更貼合生產實際。”山東技師學院副院長朱金龍說。

近年來我國全面推行的企業新型學徒制,是指由企業與企業培訓中心、院校、職業培訓機構等聯合,採取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共同培養企業技能人才。據人社部統計,2019年至2021年,全國共培養企業新型學徒140多萬人。

架設“立交橋”,讓技能人才發展空間更廣

靠著接連幾次在公司技能比武中取得的優異成績,38歲的仲琦一步步晉升為企業的六級技工,還有了向專業技術崗位轉崗的機會

5月28日一大早,豪邁集團電火花機床操作車間好不熱鬧,一年一度的電加工技能比武正式開賽。作為參賽者,第六生產部的仲琦早早來到公司。這天,她將與集團各生產部門的100多名電火花機床操作好手同台競技。

比賽開始了。每名選手要在規定時間內,用數控機床加工出一朵立體金屬花,看誰做的精度最高。比賽完畢,仲琦的心情平緩下來,開始坐在一邊,仔細觀察場上選手的手法。“這個手法很巧妙”“他速度好快啊”……仲琦看得認真,還不時與同事交流。

激烈的比賽從早上7點10分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最終,仲琦獲得三等獎,成功贏回一台電餅鐺。令她期待的是,今年,豪邁集團計劃開展集團層面技能比武41場,涉及車、銑、鉗、研發、設計等各類工種,再加上生產部、車間自己組織的選拔賽,總共近200場,可謂好戲連台。

為啥對技能比武這麼上心?仲琦解釋道,一方面是對技藝和榮譽感的追求,另一方面,技能比武的成績也和自己的技能等級晉升相關。

原來,豪邁集團在參照國家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基礎上,在企業內部為技能人才設置了高級技工和技師兩個發展序列,每個序列分九級。隻有九級高級技工才有機會升入技師行列。

“公司規定,要晉升四級以上的高級技工,先得在技能比武中獲得一等獎。”仲琦靠著之前3次參加技能比武的優異成績,一步步晉升為六級技工,成為所在車間技能等級最高的員工。

“隻有高技能人才,才能保証公司產品質量過硬、生產穩定。”杜平表示,目前,集團擁有高級技師280名、技師640名,“組織技能比武,歷練了團隊,也提升了大家的成就感。未來,我們將積極對接國家制度安排,為技能人才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鋪設縱向“成長階梯”的同時,豪邁集團還架起了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之間橫向流動的“橋梁”,為技術工人拓寬發展空間。

這不,仲琦將目標瞄准了培訓講師崗位,“干了這麼多年生產一線,也帶了許多徒弟,希望能轉型為專職培訓師,為大家傳授經驗。”

杜平告訴記者,豪邁集團每年都會舉行公司內部的“小高考”,各業務部門統一張榜,向全公司招賢納士。技能人才除了可以申請調往不同工種、不同生產部門的實操崗位,還能從生產一線申請轉入編程、研發等崗位。

“2021年,豪邁集團內部輪崗3000多人次,更多人走上新崗位、有了新發展。”杜平說,讓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員融合發展,有利於培養復合型人才,也能讓員工獲得更多發展機會,大伙兒對此充滿期待。

2020年,人社部出台文件,要求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山東省人社部門也積極推進職業貫通發展,推動企業建立技能人才與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才同等對待、互通互轉的崗位制度。截至目前,山東已有672名技能人才轉到相應等級的職稱系列。

“企業將技能人才與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發展通道並行設置、層級互相對照,架設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成長的‘立交橋’,有利於激發隊伍活力,也有利於培養復合型人才。”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童天認為。

打破“天花板”,讓技能人才奮斗熱情更高

經過20多年不懈努力,46歲的王欽峰為公司作出重大貢獻,被評為特級技師,為年輕員工樹立了榜樣

在仲琦、王成森等“中生代”員工眼中,集團裡最敬佩、最羨慕的榜樣,還是入職20多年的王欽峰。

去年12月23日,在豪邁集團組織的技能人才自主評價中,王欽峰被評聘為特級技師。

“以前,隻知道有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沒想到現在還有企業特級技師,並且能按照正高級工程師級別兌現工資待遇。”王欽峰還被公司納入股權激勵計劃,成了公司的股東之一。

成功背后是王欽峰長期不懈的努力——

1995年,年僅19歲的王欽峰進入公司,成為最早的34名員工之一。公司支持、自己努力,他把車床、銑床、刨床、磨床等技術學了個遍,還自學了機械、電氣、數控等專業知識。

1996年,公司簽下一筆柴油機曲軸端蓋的加工合同。當時,公司員工一個工作日最多隻能加工16個曲軸端蓋,遠遠落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這時,善學習、勤思考的王欽峰經過仔細研究,發明了一把組合刀具,不僅將生產效率提高了1.5倍,還能顯著改善產品質量,他本人更是創造了一個月加工1450件、合格率達99.9%的紀錄。

此后多年,王欽峰深入鑽研電火花機床的各項技術,成功研發了防弧電路,解決了機床“燒結”的難題,成為名副其實的電火花專家。2010年,王欽峰又帶領同事研制出無阻電源,將電火花機床的能耗降低了48%,每年可為全公司節約電費、材料費300多萬元。

“王欽峰文化程度不高,但屢屢在企業關鍵時期發揮關鍵作用。”豪邁集團總裁張恭運告訴記者,王欽峰設計的電氣櫃和防弧電路行業領先,讓企業在起步之初就打開了市場,他設計的電火花取斷絲錐機床也填補了國內空白。在企業看來,文憑不是最重要的,隻要能創造價值、作出貢獻,高技能人才就能贏得大家的認可與尊重。

讓張恭運高興的是,如今企業裡“有用即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顯其才”的氛圍越發濃厚。

2021年11月,公司環境管理專員趙明敏經調研分析,認為車間使用的清洗廢液過濾后有回收利用的價值,便提議採購一台膜過濾設備,對濾液進行重新利用。“趙明敏提出的小改進,不僅節省了廢液處理費用,也減少了購買新液的費用,每年可為公司節省58萬元。”看到公司事業后繼有人,王欽峰很是欣慰。

前不久,在總結北京、山東等省份特級技師評聘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人社部決定,將原有的“五級”技能等級延伸和發展為新“八級工”制度。新“八級工”制度,即在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之下補設學徒工,之上增設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五級’變‘八級’,有利於打破技能人才成長的‘天花板’,激勵大家不斷向上發展。”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陳李翔說。

提高待遇、加強表彰激勵、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完善職業發展通道和評價體系……當前,各地區各部門正為壯大技能人才隊伍積極營造良好氛圍。

再過不久,畢業離校的李天賜將正式加入豪邁集團,與王欽峰等前輩一道奮斗。對未來,他滿懷期待:“希望能在產業發展的廣闊舞台上不斷成長,收獲屬於技術工人的精彩人生!”

激勵技能人才加快成長(記者手記)

中國商飛的鉗工組組長胡雙錢,創造了打磨零件100%合格的佳績,為國產大客機C919成功首飛作出積極貢獻﹔

全國勞動模范、來自貴州的高級技師周家榮三十年如一日研究鋼絲繩,為一座座世界級大橋提供了質量過硬的產品﹔

80后工程師陳亮刻苦攻關,把模具精度控制在1微米之內,幫助企業成為“隱形冠軍”……

技術工人,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從“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從“北斗”組網到“奮斗者”深潛,從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鳳凰展翅……許許多多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的成功,都離不開高技能人才。

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勞動者素質的競爭。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初步形成一支規模日益壯大、結構日益優化、素質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隊伍。截至2021年底,全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已超6000萬人。同時也要看到,高技能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失衡等短板仍然存在。近幾年,我國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長期保持在2以上。有些企業表示,設備易得、技工難求,有時即便開出很豐厚的薪資,也難招到合適的高技能人才。

無論是加強科技創新、建設制造強國,還是破解用工結構性難題、滿足企業發展需要,都要求我們採取有效措施,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最重要的是通過健全體制機制,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強化激勵,增強技能人才的獲得感。在職工工資主要由市場機制決定的基礎上,有關部門可鼓勵企業將職業技能等級作為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設置技能津貼,提高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

暢通渠道,讓技能人才有盼頭有奔頭。要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打造人才縱向發展的“階梯”、橫向流動的“橋梁”。

完善政策,提高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在落戶政策上向技能人才傾斜,在子女入學、就醫等方面提供便利……有關部門可採取一系列關愛措施,逐步扭轉“重學歷、輕技能”的傳統觀念,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產業工人大軍。

當然,成長為高技能人才也離不開勞動者自身的努力。以勤學長知識、以苦練精技術、以創新求突破,會有更多技能工人在平凡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在完善技能人才評價、服務技能人才發展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一些技工院校也呈現招生規模穩步擴大、生源質量日益提升的良好態勢。期待通過持續努力,能激勵技能人才加快成長,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力量、提供有力支撐。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8日 18 版)

(責編:袁勃、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