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新賽道,小企業“跑”來海外大市場

據新華社重慶電(記者陳青冰、李愛斌、唐奕)走進重慶虯龍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廠,記者看到,在約3000平方米的車間裡,工作人員正忙著組裝生產線上的電動越野摩托車零部件。這批貨物下線后,將出口到美國。
這家僅有100多人的企業,產品八成銷往海外,覆蓋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歐美國家佔90%,2021年產值達4.4億元。今年一季度,虯龍公司共生產7000台摩托車,產值為1.14億元,同比增長190%。
2016年,3名來自不同行業的機車愛好者,集結了一批懂設計、會研發的人才,在重慶市大渡口區成立了重慶虯龍科技有限公司,在已經飽和的摩托車市場,找到了一條新賽道。“我們發現越野摩托車裡沒有電動車,電動摩托車裡又沒有能夠越野的,所以就想將越野、摩托車、電動這幾個關鍵詞相結合,打造輕巧、安靜、便捷的電動越野摩托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馮興偉說。
找准賽道后,虯龍剛開始將自己定位為一家工業設計公司,但在實踐過程中為減少環節、節約資源,又自建工廠,整合上下游產業鏈,逐漸轉型為整車廠家,並組建了自己的研發、制造、銷售團隊。“我們的目標是抓住產業轉型的先機,帶領傳統的燃油汽摩產業轉向新能源市場。”馮興偉說,他們歷時一年自主開發了動力系統,如今仍在不斷精進,已經開發出第三代動力系統。
經過數年錘煉,虯龍不斷在設計、電力系統上下功夫,朝著專業越野運動品牌挺進。從2018年到2021年,虯龍年產能從3000多台擴大到3萬台,年產值也從472萬元增加到4.4億元。
去年,這個僅有100多人的“小龍”還向日本出口了上千台摩托車,這也成為虯龍出口的一個裡程碑。日本摩托車企業在全球市場佔據重要地位,其產品往往出口世界各地,我國摩托車很難擠進日本市場。但虯龍做到了,而且其產品出口時沒有被“壓價”。
何以如此?面對記者的疑問,馮興偉解釋,在輕型電動越野摩托車這個新的細分賽道上,虯龍的產品附加值高,競爭力很強,市場佔有率達50%。因為注重產品質量把控和技術研發,在國外市場已經打出了品牌。在日本、德國、俄羅斯等國家,一些地方還舉辦了以虯龍產品“輕蜂”命名的越野比賽。不少用戶不僅自己使用“輕蜂”,還在當地組建“輕蜂”社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