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如何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聽聽權威專家怎麼說

王紹紹
2022年06月08日14:5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能源保供關乎人們的衣食住行。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其中指出,要落實地方煤炭產量責任,調整煤礦核增產能政策,加快辦理保供煤礦手續。再開工一批水電煤電等能源項目,確保能源安全。

“能源電力是社會的血液,能源安全本質上就是保供穩定。”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研究員岳光溪在接受人民網財經採訪時表示,要遵循科學技術發展規律,促進煤炭高質量開發,優化能源布局,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推動傳統能源領域的技術進步,提升我國能源保障能力,優化能源安全可靠穩定供應。

夏季用電需求續增加 如何做好電力保供?

今年以來,我國始終高度重視能源資源保供穩價工作。4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要立足我國國情,應對外部環境新挑戰,抓住重點,強化能源保供,未雨綢繆推進條件成熟、發展需要的能源項目開工建設,促進能源結構持續優化。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2680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32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8%﹔第二產業用電量1770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第三產業用電量45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1%﹔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42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5%

隨著全國氣溫不斷攀升和空調制冷負荷不斷釋放,全社會用電需求將持續增加。

在高溫和防汛雙重壓力下,“迎峰度夏”面臨怎樣的壓力?有分析認為,2022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局部地區高峰時段將出現供需偏緊,如遇大范圍持續極端高溫天氣,形勢將更趨嚴峻。

“夏季用電高峰在於民用空調的大量投入、可預期疫情控制后工業復工用電增長以及汛季水庫提前放水騰出庫容,水力發電減少。”岳光溪表示,要遵循科學、經濟規律,充分利用我國能源電力供應網絡系統,提振能源戰線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信心,科學保障迎峰度夏。

此外,就能源布局來看,我國中東部地區能源消費量佔全國比重超過70%,生產量佔比不足30%,重要的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長期以來,形成了“西電東送、北煤南運、西氣東輸”的能源流向格局。

在岳光溪看來,能源布局是門科學,推進不同容量發電廠的合理分布,促進電網穩定有效利用,對於能源安全高效意義重大。

煤炭行業迎峰度夏 如何穩定化石能源保供?

夏季到來,煤炭行業迎峰度夏的傳統旺季再度臨近。伴隨近期復工復產對用煤需求的提振也進一步顯現,多重因素下,近期國內動力煤價格震蕩向上,6月5日,國內期貨市場上動力煤主力合約價格上行,截至上午收盤報881元/噸。此前在5月31日,該主力合約最高報896.8元/噸,較年初漲幅超過35%。

5月1日起,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正式執行,明確煤炭(國產動力煤,下同)中長期交易價格的合理區間。

“我國能源資源稟賦決定了燃煤發電是中國電力安全供應的基石,近年來,我國已形成一批高質量、高產能、高安全系數的大型煤礦、國有煤礦。”岳光溪認為,目前要著重促進煤礦高質量、高效開發,規范煤礦開發的環保安全限制,形成具有一定裕度的煤炭供求關系,避免煤炭價格畸形。

發揮煤炭的主體能源作用至關重要,在岳光溪看來,可再生能源資源是輔助性資源,需要燃煤電廠作為調節手段,容納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資源。此外,要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按照市場規律理順煤電價格形成思路,形成煤炭電力價格聯動機制,提高煤炭產能,穩定煤炭價格。

除煤電面臨保供壓力外,石油、天然氣等國際能源市場的不穩定性也不斷增加。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全球能源市場,化石能源投資增速放緩、產能擴張受限,價格持續上漲,國際能源市場貿易風險存在的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或將進一步上升。

“我國‘缺油少氣’,國際石油、天然氣市場不穩定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這就需要加大國內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力度,並將石油、天然氣主要作為機動設備的液、氣體燃料和化工原料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進入世界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和市場運營,同時將煤化工作為機動燃料和石油化工的戰略儲備,減小國際能源市場波動的影響。”岳光溪說。

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核心技術創新是關鍵

目前,我國已建立了完備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成功研發制造全球最大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電機組,具備最大單機容量達10兆瓦的全系列風電機組制造能力,常規油氣勘探開採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頁岩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和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取得成功,技術進步成為能源發展動力變革的重要力量。

“當下,傳統能源技術的瓶頸在於燃氣輪機的設計制造領域,涉及材料、制作工藝、設計體系等。”在岳光溪看來,科學技術的創新和進步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一環,需要兼顧科學性、技術工程的可實現性和經濟性。

岳光溪表示,當前需要加大科研力度,開發風、光、水和生物質能等新可再生資源,促進化石能源實現減碳、零碳的目標,加快工程示范的經濟評估,才有可能推廣並大規模實施。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穩步發展,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37692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7.9%。其中,火電裝機容量129678萬千瓦,增長4.1%。2021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突破10億千瓦,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均穩居世界第一。

“目前,我國風、光、水電在電力系統中佔比逐漸提高,而且還要保証供電的安全穩定,現實的途徑是‘增容減量’的過程,即增大煤電、風電、光電、水電的發電容量,減少燃煤量。”岳光溪認為,這需要實現煤電從帶基負荷向調峰的功能角色轉變,並實現電網智能化調度。這裡包含系列的技術挑戰,目的就是提高電力系統接納大比例新能源,降低化石燃料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習生李皓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趙竹青、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