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制造一個虫洞,或許需要這兩座“橋”

王 昱
2022年06月14日08:16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制造一個虫洞,或許需要這兩座“橋”

若干年后,你終於攢足首付買到了自己心儀的宇宙飛船,迫不及待地想要遨游在銀河之間。但馬上,你發現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宇宙太大了,即使以光速飛行,從太陽系抵達最近的恆星,也要超過4年的時間。

這時,你想到了虫洞。在科幻作品中,虫洞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橋梁”,可以讓你跳過太空旅行中漫長的時間,以極快的速度抵達目的地。拋開科幻作品不談,在真實世界中,我們如何才能制造一個虫洞?

愛因斯坦—羅森橋

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引力本質上並不是一種力,而是宇宙中因物質分布而帶來的時空曲率。物質決定了時空如何扭曲,而扭曲的時空又決定了物質將如何運動。我們無法在宇宙中以超光速運動,卻能在時空的不同區域建造隧道,這種時空隧道就是愛因斯坦—羅森橋,它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虫洞。

如果想搭建虫洞,我們需要將能量和物質按特定的方式排列起來,使時空彎曲,確保時空隧道能夠出現。而廣義相對論方程的解告訴我們,虫洞作為一種異常現象,誕生於怪異的黑洞中。

黑洞是廣義相對論方程的奇點。在廣義相對論中,當物質被擠壓到極高的密度,以至於任何相互作用都不能抵擋這些物質對時空造成的扭曲,黑洞便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黑洞的邊界被稱為事件視界,事件視界范圍內,就連光也無法逃逸。

但黑洞並不是唯一的奇點。廣義相對論方程同樣允許完全相反的奇點存在,也就是白洞。白洞的中心同樣有一個奇點,但它的事件視界方向和黑洞相反,任何物質都無法進入白洞,而白洞內的任何物質在形成時就會以超光速被拋離出去。

從數學上看,白洞會在黑洞產生時自然形成,而一對相連的黑洞和白洞會自動形成一個虫洞。

但是,用這種辦法建造虫洞還有兩個小問題。

首先,自然中幾乎不可能存在白洞。因為白洞太過活躍,高度不穩定。白洞的事件視界一直在不斷向外輻射物質。由於白洞在廣義相對論方程上和黑洞完全等價,隻有事件方向相反,因此演化過程中的白洞看起來會是黑洞演化過程的倒放。所以,白洞最終會演化至黑洞演化的起點——一顆恆星。這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所以白洞這一選項被排除了。

就算真的能構建一對黑洞和白洞,那麼它們兩者之間形成的虫洞入口隻會位於黑洞事件視界之內,你必須進入黑洞才能實現虫洞之旅。但黑洞的性質決定了物體一旦進入黑洞,就永遠無法離開,你會被黑洞中心奇點周圍巨大的引力梯度撕碎。

莫裡斯—索恩橋

所以,如果想通過虫洞進行星際旅行,光構建一個虫洞還不夠,我們還必須保証人類能從這個虫洞穿越過去。還好,廣義相對論方程允許我們把虫洞的入口“放”到黑洞事件視界之外,但代價就是這樣的虫洞極不穩定,哪怕隻有一個光子穿越虫洞,整個虫洞的時空結構就會立即以超光速坍塌。

1988年,物理學家邁克爾·莫裡斯和基普·索隆發現了構建穩定、可用、可供穿越的虫洞的方法,被稱為莫裡斯—索恩橋。但在他們的條件下,虫洞必須是由“負物質”或者說“奇異物質”構成。

“負物質”不是電荷與正常物質相反的反物質,也不是看不見卻能提供引力的暗物質,而是質量為負的物質。在虫洞方程中引入負質量,可以消除虫洞的不穩定性,同時又可以讓虫洞的入口膨脹到足夠大,足以讓宏觀物體穿越虫洞。

但負質量的物質又是什麼呢?

我們在宇宙中還沒有發現負質量的物質。這種物質的性質非常奇怪,當它受力時,根據動力學方程,它會朝著力的反方向運動。這完全顛覆了我們對物理學的理解。

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能量和質量本質上是等價的。雖然我們沒能在宇宙中找到負質量物質,但負能量卻是真實存在的。真空中,兩塊相距很近的板之間會因為真空零點能的漲落產生一定的引力,這個過程中的真空能漲落,就可能導致負能量密度的出現,這被稱為卡西米爾效應。

在有負能量的地方,就有可能建立穩定的、可供穿越的虫洞。但目前我們的負能量實驗局限於納米尺度,想要建造真正可用的虫洞,或許還要寄希望於量子引力。

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虫洞可能存在,並且能保持穩定,能讓物質穿越過去,但前提是允許負能量(負質量物質)的存在。而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如何產生負能量,但這種效應隻有在微觀尺度下才能存在。想要獲得真正可用的虫洞,或許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建立量子引力理論。(據環球科學公眾號)

(責編:羅知之、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