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近九成樣本企業對惠企政策落實情況感到非常滿意或滿意——

全國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本報記者  徐佩玉
2022年06月14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6月9日,工信部下屬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布的《2021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顯示,全國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整體明顯改善。

  《報告》圍繞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痛點難點問題,從市場環境、法治環境、融資環境、創新環境和政策環境等5個維度,對36個典型城市及3.5萬余家中小企業開展了調查。

  《報告》顯示,各參評城市市場環境、法治環境、融資環境、創新環境和政策環境整體均有所改善。

  政策環境方面,各參評城市加大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力度,積極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提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水平,切實提高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46.01%的樣本企業對惠企政策落實情況感到非常滿意,41.92%的企業感到滿意,其中,企業對減稅降費政策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滿意度最高。

  融資環境方面,各參評城市切實落實國家各項政策措施,整合資源、搭建平台、創新舉措,著力形成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合力。數據顯示,31.74%的調查企業反映融資難度明顯降低,27.45%的企業反映略有降低﹔31.09%的企業認為綜合融資成本較上年有所下降。

  市場環境方面,各參評城市採取一系列保護支持市場主體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門檻,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先照后証”改革后“証”的數量均值為189項,較上年減少11項﹔網上政務服務便捷度和服務效果逐年提升,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激發,2020年各城市新增企業戶數均值為10.23萬戶,比2019年增加7%。

  法治環境方面,各參評城市不斷暢通企業維權渠道、提升行政執法規范程度、改善司法環境,強化中小企業權益保障。《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自2020年9月正式實施以來,已有北京、上海、西安、青島、寧波等16個城市制定本市或轉發本省份的條例實施細則,通過建立長效機制切實解決拖欠中小企業款項問題。但評估顯示,中小企業司法保護問題是制約法治環境改善的主要短板,還需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創新環境方面,“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為創新中堅力量,但創新資源大量集中於一線城市的現象依然較為突出。評估顯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4個城市擁有的國家認定創新載體數量共計684個,佔參評城市總數的26.53%﹔備案創投機構總計1.4萬個,佔參評城市總數的66.51%。與上次評估相比,4個一線城市各項創新資源在參評城市中的佔比略有下降,但創新資源在城市間分布不均衡、大量集中於一線城市的情況依然明顯。

  西部城市發展環境整體提升較快,與東部領先城市差距不斷縮小。《報告》顯示,西部區域內各城市發展環境水平差距略有縮小。成都、西安等城市緊扣區域戰略發展機遇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與東、中部領先城市差距縮小,對西部其他城市起到一定的引領示范作用。東北地區受產業結構偏老偏重、人口持續流出等因素影響,城市中小企業發展較慢,發展環境整體改善勢頭不及其他地區,還需要綜合施策、持續發力。

(責編:羅知之、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