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以評促育 構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賦能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楊建軍
2022年06月14日09:5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中小企業發展事關國計民生大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持續推進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2021年11月,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排憂解難。2021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九個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將構建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等作為“十四五”中小企業工作重點。2022年6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提出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三個層次的優質中小企業梯隊,制定了公平公正的評價與認定程序,建立了優質中小企業動態管理和培育扶持工作機制。

一、關乎根本 充分認識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開展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我國中小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中小企業貢獻了50%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技術創新的核心主體,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成長為優質中小企業,也是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重點。

第二,開展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優質中小企業具有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等特點,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基礎力量。一方面,優質中小企業具有較強的創新實力與市場敏感度,超六成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力於產業基礎領域,是產業創新的重要策源,有力推動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另一方面,大量的優質中小企業以其長期深耕專業領域、細作配套能力的優勢,與龍頭企業共同構成穩健的產業體系,有效保障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

第三,開展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可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供指引。在黨中央、國務院全面領導下,我國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工作取得了不菲成績。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家,側重於專注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佔有率高、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各地行業主管部門也紛紛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但對於專精特新定義、重點領域、優質中小企業指標設定以及指標值限定比例等存在一定差異,梯度培育界限不分明。從全國層面形成一套統一規范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不僅可更好引導社會各方精准定位優質中小企業,規范政府培育工作,也為廣大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供可參考的階梯式目標,引導企業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逐步邁向國內國際知名企業。

二、提質增效 錨定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重點方向

優質中小企業培育的關鍵是企業自身,《辦法》明確了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的重點方向,有利於引導企業“層層遞進”。

第一,突出培育與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關鍵在於企業如何順應產業發展形勢、找准發展方向、用好各方面的資源、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辦法》立足當前中小企業特點和產業發展實際,聚焦專業化水平、精細化管理、特色化程度、創新能力、企業成長性以及對產業鏈供應鏈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中小企業的梯度培育方向,既是優質中小企業評價依據,也是中小企業對標對表的重要指南。同時,《辦法》提出了不同梯度優質中小企業培育要求,有利於引導中小企業根據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根據各項指標要求科學地開展自評估、自診斷,從而看清差距和問題,找准工作著力點,堅實邁好每一級階梯,科學規劃企業茁壯成長的成功之路。此外,《辦法》還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標准中提出了“特色化指標”要求,便於各地結合工作實際開展差異化的培育與引導。

第二,堅持創新驅動為引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創新是中小企業最重要的品質,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動力之源,是優質中小企業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也是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企業創新能力不僅要關注結果,也應注重過程。《辦法》從創新投入與創新產出等兩個維度加強對企業的引導,重點考慮研發經費和研發人員投入情況,高水平的研發機構建設情況,自主知識產權擁有情況,關鍵基礎產品的產業化突破或商業化應用情況等。特別是在研發投入指標設置時,兼顧規模較大的企業和規模較小的“潛力股”,設置三類差異化的要求,其中營業收入1億元以上企業,要求近兩年研發強度不低於3%,略高於2020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的2.4%,對於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嚴格要求同時滿足新增股權融資、研發費用總額和研發人員佔比。《辦法》還首次提出了“創新直通條件”,對創新能力非常突出但其它條件略有欠缺的企業給予適度傾斜,以確保精准“相馬”。

第三,走專業化發展之路。專業化是指企業堅持專業化發展戰略、深耕於產業鏈中某個環節或某個產品。專業化是優質中小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資源相對有限,精准定位和長期專注主導產品是中小企業的生命線,也是提升企業收入、打造“配套專家”的重要途徑。《辦法》明確了從事特定細分市場時間、主營業務收入佔比、主導產品市場佔有率、主導產品所屬領域、為重點龍頭企業提供配套產品和服務等專業化重點培育方向。為了形成梯度效應,“主導產品所屬領域”這一指標從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提高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若干關鍵重點領域,指標設置也從創新型中小企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分制”調整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門檻”制指標,凸顯優質中小企業對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作用。

第四,穩步提高數字化水平。從中小企業來看,數字化是中小企業提質增效的“倍增器”,實現數字化轉型可以全面優化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方式、工藝流程、組織架構以及管理模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與此同時,企業數字化轉型有一定門檻,要根據中小企業的發展階段,腳踏實地,因企制宜,不能為數字化而數字化。因此,《辦法》在充分調研基礎上,設置數字化水平、核心業務信息支撐等相對寬鬆的數字化轉型指標,引導中小企業有序“上雲上平台”,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等環節逐步實施數字化,穩健推進全業務流程的數字化。

第五,持續強化經營管理能力。經營管理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水平的經營管理可以充分釋放企業潛能,提高企業效率,指明企業的發展方向,使企業的財務真實准確、結構合理,提高產品質量、創建良好的企業形象。《辦法》將企業成長性、資金鏈健康度、質量管理與品牌運營作為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的重點,引導中小企業圍繞企業財務、品牌建設、質量管理體系等運營情況開展PDCA(計劃-實施-檢查-改進)循環提升,不斷優化經營管理模式,激發管理效能。為了確保梯度指標設置的科學性,《辦法》充分考慮新冠疫情等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將主營收入增長率等指標考察區間放寬到近2年,並根據不同梯度的企業設置了差異化的要求,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指標中近兩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達到10%即為滿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則將“近2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指標的最低門檻值設定為5%。

三、多方發力 助力構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服務體系

良好的市場和政策環境有助於團結社會各方形成培育工作合力。《辦法》對培育扶持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是加大中小企業戰略與政策研究支撐力度。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離不開政策工具的持續扶持,《辦法》提出了“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國家及各省智庫應充分發揮“智囊參謀”作用,持續深化央地協作,推動政企合作,深入開展戰略與政策研究,支撐政府制定一攬子惠企政策,形成多維度政策“組合拳”。與此同時,深入開展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和扶持政策解讀宣貫工作,推動政策精准惠及優質企業。

二是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升級。《辦法》提出了“促進中小企業提升公司治理、精細管理和合規管理水平”的要求。數字化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倍增器”,應深入研究優質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鼓勵優質中小企業依據兩化融合、智能制造成熟度、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等標准開展對標,抓住重點場景應用,提升產品創新、業務優化、管理變革能力。引導數字化服務提供商為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問診把脈”,挖掘數字化提升潛力,分行業、分領域為中小企業遴選和推廣一批便捷、成本低廉的場景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中小企業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企業運營能力與精細管理水平。

三是優化公共服務體系。《辦法》提到“通過普惠服務與精准服務相結合,著力提升服務的廣度、深度、精准度和響應速度”的要求。各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應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高平台服務能力、服務質量與響應速度,為不同階段、不同發展水平的優質中小企業“量身定制”專屬服務包。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可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合作,通過發行服務券、舉辦服務月活動等形式,開展公益服務或為優質中小企業減免部分服務費用。充分發揮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作用,為優質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更好標准驗証、計量檢測、認証認可等基礎關鍵技術研究,以及提供政策研究、產業運行分析與預測等信息服務。

(作者為中國電子標准化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責編:申佳平、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