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22年財經專題>>大學生就業“護航計劃”

堅持就業優先 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中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黨組
2022年06月16日08:22 | 來源:《求是》2022/12
小字號

原標題:堅持就業優先 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不斷擴大就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推動勞動者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對於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存權、發展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反復強調,就業是永恆的課題,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任何時候都要抓好。我們要從全局的高度重視就業問題,把就業工作擺到突出位置,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一、我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推動我國就業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特別是近年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六穩”、“六保”的決策部署,堅決扛起穩就業保就業的政治責任,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深入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組合拳,落實落細各項政策措施,推動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為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就業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城鎮就業人數持續增加,由2012年的37287萬人增加到2021年的46773萬人。失業水平保持低位,城鎮調查失業率列入發展預期目標以來,總體低於預期控制目標。城鄉就業格局發生歷史性改變,2013年城鎮就業人員比重首次超過鄉村,2021年佔比達到62.7%,比2012年提高了13.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提高,一、二、三產從業人員佔比從2012年的33.5%、30.4%和36.1%調整為2021年的22.9%、29.1%和48.0%。就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社會發展優化升級相適應,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相應從8.1萬元/人提升到14.6萬元/人,更多勞動者從低生產率部門轉入高生產率部門。2021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水平較2012年翻了一倍。

  重點群體就業平穩,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成效明顯。高校畢業生人數連年增長,就業水平保持穩定。農民工總量從2012年的26261萬人增至2021年的29251萬人。靈活就業人員達2億人,新就業形態不斷涌現,就業渠道不斷拓寬。加強兜底幫扶,累計實現失業人員再就業494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586萬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堅持把就業作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方式,持續推動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和轉移就業,務工規模從2015年的1227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3243萬人,開展貧困勞動力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超過1000萬人次。強化脫貧勞動力就業幫扶,2021年務工規模保持在3000萬人以上。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解決好他們的就業問題,既關系實現個人價值和家庭幸福,更關乎國家長遠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圖為2022年5月17日,在安徽大學(磬苑校區)大學生就業中心,大學生在“招才引智進高校”專場招聘會現場咨詢了解崗位信息。 新華社發 解琛/攝

  職業技能培訓不斷加強,就業服務體系日臻完善。健全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加強技工教育,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勞動者技能素質明顯提高,穩定就業和轉換崗位的能力不斷增強。技能勞動者總量增至2億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實施2019—2021年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拿出1000億元,採取多種形式,累計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8300多萬人次。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推進,覆蓋省、市、縣、街道(鄉鎮)、社區(村)的五級公共就業服務網絡逐步完善,標准化、智慧化、專業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春風行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等特色活動成效明顯,各級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年均為8000萬人次勞動者、5000萬戶次用人單位提供招聘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業規模日益壯大,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有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5.91萬家。

  就業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深入實施勞動法、就業促進法、社會保險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職業教育法、工會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禁止使用童工規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等法規。實施工時、休息休假、最低工資、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勞動保護等方面的標准。批准最低年齡公約、就業與職業歧視公約、廢除強迫勞動公約等國際勞工核心公約。健全省市縣三級監察執法網絡,對各類用人單位執行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規范用工行為,保護勞動者權益,勞動關系總體保持和諧穩定。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持續擴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二、正確認識和把握當前面臨的就業形勢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也是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解決就業問題是一項長期的重大戰略任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勞動力供求矛盾仍然突出,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艱巨。

  ——從總量看,就業壓力長期存在。2010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達到峰值9.2億人后開始下降,但這種減少只是高位上的放緩,並且由於受教育等因素影響,勞動年齡人口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時間相對滯后。2021年末,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仍然接近9億人。從今年看,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近1600萬人,加上近千萬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總量壓力依然較大。

  ——從結構看,供需匹配矛盾日益突出。結構性就業矛盾將成為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現為招工難與就業難“兩難”並存。一方面,企業招工難問題突出,服務員、生產操作工等一線普工常年短缺,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甚至達到2.5以上。另一方面,部分勞動者知識技能不能適應現代產業發展變化,求職和就業難度加大。

  ——從重點群體看,青年、大齡勞動者等重點群體就業面臨難題。2022屆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增量增幅均創新高,再加上留學回國人員和往屆未就業畢業生,青年就業總量壓力持續加大。與此同時,青年的求職擇業觀念發生一些新的變化,加劇了供求矛盾。部分大齡勞動者專業技能、創新能力還不能很好滿足市場需要,就業也面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

  ——從面臨的環境看,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世界經濟復蘇動力較弱,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不可避免波及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就業帶來較大影響。國內經濟發展面臨多年未見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部分行業企業用工需求減少,企業穩崗壓力有所加大。特別是就業容量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旅游等行業復蘇緩慢,恢復招聘需求還有一個過程。

  但全面、辯証、長遠地看,確保當前就業形勢穩定也有很多積極因素。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部署實施一系列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良性循環,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提供了根本保証。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為就業長期穩定創造了良好條件。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經濟、“雙創”加快發展,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孕育巨大發展潛力,新的就業增長點不斷涌現。勞動力市場協同性增強,勞動力整體受教育程度上升,社會性流動更加順暢,為促進就業夯實了人力資源支撐。隻要充分發揮好這些積極因素,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情,就能在應對風險挑戰中開創就業工作新局面。

  三、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就業事關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大局。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就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著力擴大容量、保障重點、強化培訓、提升服務、守住底線,確保就業目標任務完成,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穩就業的關鍵是穩崗位。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將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優先考慮,制定重大政策時同步評估對就業的影響,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就業擴容提質。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完善政策措施,繼續運用失業保險基金進一步加大對穩崗和培訓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市場主體承載數億人就業創業的基礎性作用,針對受疫情和經濟形勢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用好資金補貼、稅收減免、社會保險費緩繳等政策杠杆,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激勵更多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吸納就業。

  穩定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高校畢業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解決好他們的就業問題,既關系實現個人價值和家庭幸福,更關乎國家長遠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要多方拓展就業渠道,完善市場化就業的政策措施,更大力度挖掘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崗位潛力,組織好基層服務項目,努力創造更多適合畢業生的優質崗位。提升就業服務有效性,加強畢業就業工作銜接,相關部門協同發力,推動就業服務提前進校園,將校內就業服務適當向后延伸,辦好百日千萬網絡招聘等活動。實施支持青年就業創業專項計劃,啟動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強化長期失業青年幫扶。

  今年,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圖為2022年2月8日,務工人員乘坐D1869次列車從貴州省遵義市前往廣東省返崗務工。該列車是貴州省今年開行的首趟返崗務工動車專列。 新華社發 包亮/攝

  穩定農民工特別是脫貧人口務工規模。農民工是我國產業工人的主體,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有關數據顯示,務工收入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超過四成。要用好外出務工和就近就業兩條渠道,持續推進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增收。深化勞務品牌促就業行動,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行業特征、技能特點的勞務品牌,發揮帶動就業創業、助推產業發展的作用。結合開展春風行動,密切關注農民工返鄉返崗需求,因地制宜開展用工服務,加強對農民工的關心關愛,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溫暖活動。聚焦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易地搬遷大型安置區,保持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不變,強化就業促進和技能提升,穩定脫貧人口就業規模,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

  促進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質量、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提高勞動者技能是關鍵。要強化就業導向,適應市場需求,開展重點群體重點行業專項培訓,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能人才支撐。緊緊圍繞制造業轉型升級,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加快培養適應產業發展和企業崗位實際需要的創新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健全技能人才發展政策制度體系,完善新職業信息發布制度和職業標准開發機制,拓寬就業新領域。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促進就業服務質量提升。就業服務是穩定擴大就業、化解摩擦性失業的重要手段。要深入實施就業服務質量提升工程,推動勞動者在常住地享受政策服務,統籌開展好各類就業服務專項活動,提高市場匹配效率。細化服務企業招工用工的具體舉措,強化重點企業常態化用工服務,有效緩解企業招工難問題。培育壯大市場化服務力量,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業促就業行動,擴大就業服務供給。

  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創業是就業之源,靈活就業是就業的“蓄水池”,對於穩定和擴大就業具有重要意義。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破除束縛創業的壁壘,強化創業扶持,持續激發勞動者創業積極性。優化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加強創業孵化基地等載體建設,加大對各類群體創業支持,開展好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等系列活動。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實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專項行動,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推廣一批規范化零工市場建設經驗,支持靈活就業健康發展。

  兜牢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民生底線。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促進盡快就業,事關基本民生和社會穩定。要暢通失業人員求助渠道,健全失業登記、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崗位推薦、生活保障聯動機制,開展常態化就業幫扶。加強困難人員就業援助,聚焦長期失業人員、大齡低技能人員、殘疾人員、退捕漁民等,集中開展就業攻堅,實施殘疾人就業促進三年行動,對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通過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防止和糾正就業性別歧視,保障婦女平等就業權益。持續做好失業保險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發放,及時提供臨時救助,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

  兜牢規模性失業風險防范底線。面對復雜局面,需要增強風險意識、強化底線思維,確保不發生規模性失業風險。密切關注經濟和就業形勢變化,持續抓好各項就業常規統計,加強大數據比對分析,健全多方會商研判機制。密切跟蹤重點行業、群體、區域就業變化,加強重大政策就業影響分析,動態捕捉風險苗頭,提早預判風險走勢,加強政策儲備。持續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依法查處招聘中的虛假欺詐現象,嚴厲打擊就業歧視、非法中介等行為,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責編:曹淼、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