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如何看待中國對全球物價發揮重要“穩定器”作用?專家三方面解讀

2022年06月23日12:2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許維娜)目前,在全球普遍高通脹情況下,如何看待我國當前物價形勢?中國物價與世界經濟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全球經濟體物價水平與其貨幣政策有怎樣的關聯?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室主任、副研究員張哲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前,全球通脹壓力顯著上升,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超過5%的國家超六成,美國、歐元區漲幅更是連創歷史新高,而中國物價運行整體平穩。

張哲人表示,近年來,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關系深刻調整,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台的中心,成為世界經濟的系統性關鍵國家,日益發揮著發揮了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中國是世界經濟的穩定之源

“從理論上看,宏觀經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各種生產要素、經濟活動、市場主體在這個系統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張哲人表示,物價穩定既是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外在表現,同時也以這個系統的穩定運轉為前提和條件。

張哲人分析稱,回顧近30年世界經濟發展歷程,一個國家宏觀經濟穩定的時候,物價水平往往也比較穩定﹔而當遇到外部沖擊、經濟過熱或失速、國際收支劇烈變化、匯率大幅波動等情況時,物價容易出現大起大落。可以說,全球物價的穩定離不開世界經濟的穩定,而中國恰恰是世界經濟的穩定之源。

近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運行在合理區間。經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為世界經濟貢獻了可觀的增量。“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物價穩定的重要貢獻。”張哲人說。

與此同時,中國重視實體經濟發展,努力提高制造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與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中國實施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著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提高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的保障水平,深化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張哲人還表示,展望未來,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國將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奮勇前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抓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以自身發展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繼續扮演好全球物價“穩定器”這一重要角色。

中國出口商品平抑通脹壓力

物價變化與供求關系密切相關。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物價漲幅總體平緩,作為通貨膨脹重要衡量指標的耐用消費品價格很少出現大幅上漲的情況。

在張哲人看來,究其原因,這與經濟全球化的深化發展密切相關。隨著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加入全球生成網絡,世界范圍內的有效供給能力持續提高,電視、冰箱、手機、電腦等耐用消費品和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供求關系整體上是寬裕的,這在相當程度上抑制了各國居民消費價格的上漲。

張哲人表示,中國出口商品以工業制成品為主,當出口企業面對勞動成本剛性上升、資源環境約束持續強化、能源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等壓力時,不得不更多依靠提高效率、優化管理、完善工藝、加快技術進步等“內功”來對沖成本上升對利潤的壓縮,而難以簡單地提高產品售價,把上浮的成本轉嫁出去。

他認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中國出口企業的艱苦努力平抑了能源資源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世界各國帶來的通脹壓力。2021年,根據萬得數據庫的數據,在進口商品價格平均上漲12.4%的情況下,中國出口商品價格僅平均上漲3.3%,低於美國、歐盟、日本的14%、5.7%、7.2%。

目前,中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的國家,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是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要節點,同時也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貿易伙伴。

“相信隨著中國國內疫情的逐漸平復,強大的生產能力和多元的開放平台必將為全球物價穩定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張哲人表示。

中國始終實施負責任的貨幣政策

貨幣數量論的數學推導過程表明,在貨幣流通速度基本不變的前提下,貨幣供應量增速等於經濟增長速度與物價漲幅之和。張哲人表示,基於此,貨幣超發是通貨膨脹產生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大宗商品的金融屬性日益增強,過剩流動性疊加地緣政治等因素推升了大宗商品價格,給能源資源進口國帶來很大的輸入型通脹壓力。

“在應對疫情期間,中國沒有像發達國家一樣搞大水漫灌,而是強調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張哲人表示,宏觀杠杆率是一國非金融部門總債務與GDP之比,反映了一國的總體債務情況,也是衡量貨幣政策是否合理適度的重要指標。

具體而言,2020年,為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宏觀杠杆率出現上升。當年四季度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宏觀杠杆率由升轉降,此后保持連續下降的態勢,至2021年末為272.5%,比上年末降低7.7個百分點。不僅低於發達國家同期水平,也低於2009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的水平。

張哲人表示,綜合來看,此次全球各國的通脹壓力加大,背后的原因還是發達國家實施了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不但推高了國內需求,而且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再疊加疫情和地緣政治沖突等非經濟因素,使得供求關系持續偏緊,最終推高了物價水平。

“近期,為應對高通脹,發達國家央行紛紛開啟加息進程,又給世界經濟金融穩定帶來新的風險。”張哲人認為,中國始終實施負責任的貨幣政策,不但促進了國內經濟恢復和物價穩定,也為全球物價穩定做出了特殊貢獻。

(責編:孫紅麗、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