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畢業生回鄉就業:實現游子和家鄉“雙向奔赴”
就業是民生之本。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屆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人,比上年增加167萬人,增量和總量均創歷史新高,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成為穩就業的重中之重。
長期以來,“去哪就業”不僅是畢業生的真實關切,更是社會各界聚焦的關鍵話題。曾經,“北上廣深”成為大多數畢業生的向往之地,如今,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回鄉就業,非一線城市、基層就業成了畢業生的新選擇。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多種穩就業政策持續加碼,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釋放就業市場潛力。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強化不斷線就業服務,簡化優化求職就業手續,著力加強青年就業幫扶,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時,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心態也在發生轉變。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中,50.4%選擇單位就業,期望月薪較去年下降6%,偏好企業類型更傾向相對穩定的國企。與此同時,慢就業比例均較去年提高約3%。
同時,智聯招聘針對返鄉就業發起的調查發現,職場人對回鄉就業的認識偏理性,近90%的討論者並不認為年輕人回老家是“沒出息”。事實上,許多非一線城市近年來也取得了明顯發展,產業環境、生活環境持續改善,同時各地政府也在不斷加碼福利,努力為返鄉就業人才提供滿意的工作、生活環境和美好未來。
畢業生返鄉就業崗位中,“考編”成為首選,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奔赴基層崗位中鍛煉成長。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度國考計劃招錄3.12萬人,而報名過審人數首次突破200萬,達到212.3萬人。《關於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還強調挖掘基層就業社保、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司法輔助等就業機會。各地為吸引畢業生進入基層崗位也提供了優厚的待遇。
此外,回鄉創業、進入家鄉強企也成為畢業生返鄉后的落腳地。規模最大高校畢業生就業,不僅是對畢業生就業能力的考驗,也是對相關部門、各地政府和各大企業的考驗。人才競爭從未在城市間平息,近年來,為吸引人才落地,各地紛紛出台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利好政策。近日,智聯招聘面向畢業生,在河南、吉林兩省及青島、佛山、西安、合肥等省市與地方引才、就業部門一起聯動本地企業,發起“我在家鄉挺好的!”——百日千萬網絡招聘活動城市專場,通過視頻直播,將“探城+探企”相融合,集家鄉介紹、政策詳解、直播探企、在線咨詢、簡歷直投於一體,吸引大批畢業生進入直播間圍觀和參與。
活動中,佛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梁顯鳳表示,佛山市全年將發放補貼近1億元補貼,扶持穩崗就業﹔構建全市“1+5+N”創業孵化平台,開展線上、線下創業培訓將超過2000人次﹔
青島市將對企業進行沉浸式探訪尋崗,深入青島企業進行100場直播帶崗、探企攬才活動,從雲端向全球的青年人才全方位展示青島市城市發展、產業布局和企業文化,吸引廣大青年人才來青留青創新創業﹔
西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處處長廉宏彬介紹,目前西安市已建成12萬套安居房,在建的還有6萬多套,各區也在配套建設安居房,每平方米租金12元,解決畢業生住房問題。
此外,依托於地方優勢,各地將產業實力,轉化為城市“吸引力”。河南深入推進“數字河南”建設,以鄭州為例,通過施行“發放就業見習補貼、求職創業補貼、學歷人才生活補貼、首次購房補貼”等利好政策,多措並舉激發人才活力﹔佛山市作為珠江西岸制造業重鎮,通過鼓勵市場吸納就業、培養基層人才支撐、實行國有企業的就業引領、推行機關事業單位招聘畢業生、提升就業能力等方式,打造人才強磁場﹔合肥則通過開展“人才政策20條”“人才創新創業8條”“重點產業人才7條”等人才政策,強化戰新產業格局,匯聚各類人才超200萬人,2021年吸引外來大學生就業達16萬人。
業內認為,近年來,非一線城市產業環境、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家鄉發展呼喚人才,也造就人才。返鄉畢業生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為地方發展注入強大動能。地方要充分利用人才,提供優厚的薪酬待遇,支持青年在各方面的實踐和創新,提供寬闊的發揮空間,讓返鄉畢業生發揮才能、施展抱負﹔同時解決畢業生住房、落戶、子女教育等問題,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
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表示,當下區域經濟飛速發展,產業“虹吸效應”下將吸引人才進一步向非一線城市的產業優勢區域流動。返鄉就業創業的職場人願意回到家鄉,發揮自我價值的同時,可為國家城鎮化建設獻力,是游子和家鄉的“雙向奔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