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22年財經專題>>大學生就業“護航計劃”

我找到工作啦

2022年06月30日08: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龐宇航

  貝銥銘

  李佳

  邱煜乾

  劉力

  潘思敏

  就業是民生之本,青年就業更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22年預計中國高校畢業生或達1076萬人,比2021年增長167萬人,首次突破千萬。與此同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嚴峻,給大學畢業生就業帶來了壓力。對此,即將告別校園的大學生們是如何看待的?他們有哪些就業打算與計劃?是否已經找到了工作?學校為畢業生就業提出了哪些便利服務?

  通過了選調生考試

  █ 龐宇航 清華大學法學院碩士畢業生

  回望過去近一年的求職經歷,盡管疫情的陰霾時隱時現,增添了許多挑戰,但我和身邊的小伙伴們總是相互鼓勵,常借“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這8個字來自勉——既要擁有平和穩定的心態,不過度苛求一時的求職結果,也要在行動上積極主動,做好充分准備,付出加倍努力。

  求職過程中,因為疫情反復,我和小伙伴們遇到過不少困難。比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2022年部分省份的省考集中安排在同一個周末甚至同一天。為此,報名了多場考試的我,不得不在一個周末輾轉兩個城市。又如,今年4月底到6月,北京疫情出現反彈,高校實施校園封閉管理,許多單位的招聘面試改為線上。如何在校內找到一個符合要求的獨立面試間,成為我們普遍面臨的難題。

  令我們感動的是,學校始終想方設法地提供各種幫助。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等機構不僅及時發布各類招聘信息、提供就業咨詢與指導、邀請老師與往屆畢業生為應屆畢業生“傳經送道”等,還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困難。為了給在校同學提供理想的獨立面試間,學校不僅騰出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的會議室,還動員許多老師將自己的辦公室借給同學們。每次我們申請借用面試間,負責審批的老師總是不厭其煩,盡己所能地提供支持。

  我在求職初期便確立了到基層從事公共服務工作的目標。2021年下半年,我通過了四川省成都市選調生的選拔考試。6月底,我將告別學習生活了3年的清華大學,去往成都,准備開啟嶄新的職業生涯。臨行前,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扶上馬”再“送一程”,為將赴全國各地工作的選調生們開展行前培訓,勉勵我們沉下心來,用“十年磨一劍”的勁頭,在工作崗位上謙虛學習,服務人民。

  和我一樣,絕大部分同屆畢業的小伙伴已經找到工作,即將進入人生的新階段。對少數仍在等待求職機會的同學,我為他們加油鼓勁,相信隻要堅持,就一定能收獲美好。

  本報記者 嚴 瑜採訪整理

  成了一名“碼農”

  █ 貝銥銘 杭州師范大學本科畢業生

  面臨求職季,有壓力也有動力。如今我已被互聯網公司螞蟻集團錄取,成了一名“碼農”。

  在這之前,我曾在互聯網公司實習過,所以求職時專注於互聯網企業。說實話,這屆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前幾年一直很“熱”的互聯網行業今年似乎也不太樂觀。就拿我的專業在校園招聘中的規模來說,明顯感受到比往年少了很多,更讓我感到壓力大的是,來自名校的碩士、博士也加入了求職競爭的行列,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在校期間,我的學習成績還不錯,曾獲得過國家獎學金,也在數學建模、“挑戰杯”等各類學科競賽中取得過好成績。剛開始找工作時,我滿懷信心,總覺得“這都不是事兒”,現實卻是剛走上求職之路的我就碰了壁。起先我通過校園招聘給幾家互聯網企業投了簡歷,但很多都石沉大海,就連面試過的企業也都以失敗告終,這讓我備感壓力,也很沮喪。“明明在校期間表現不錯,為啥找工作就這麼困難?”我陷入了自我懷疑與否定,甚至一度認為自己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了。不過好在老師和輔導員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杭師大開設有“生涯工作室”,每天都有具有豐富就業指導經驗的老師開展咨詢和指導。我預約了老師對面試進行復盤,找到了失敗的症結所在。老師告訴我,作為工科生,不要總覺得在面試時把握好技術類問題就萬事大吉了。面試考察的是個人綜合素質能力,回答面試官的每道問題時都應充分展現自己的亮點和優勢,平平無奇的答案並不足夠讓自己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學院開展的就業經驗交流會也讓我受益匪淺。學院邀請了往屆優質就業的前輩們為大家傳授經驗,分享自己的面試“秘籍”,手把手教我們如何在面試中脫穎而出,最大限度展示自己的綜合實力。

  除了要掌握面試技巧,我認為還要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通過一次次與輔導員談心談話,我充分認識到,在校期間表現優秀並不能完全等同於職場上的優秀,求職面試過程中有失敗也是正常的,沒必要沉溺在沮喪的情緒中。

  我認為,每次面試都是很好的鍛煉,要總結經驗教訓,准備得更加充分,表現得更加從容自信,才能獲得成功。祝福每位畢業生都能順利找到心儀的崗位。

  本報記者 竇瀚洋採訪整理

  選擇了心儀的工作

  █ 李 佳 貴州大學碩士畢業生

  3年研究生生活,兩年半都在抗疫。新冠肺炎疫情將2022屆大學畢業生的人生加速推進到畢業、就業這一人生節點。

  在疫情之前,對於未來的就業和發展,我覺得一切都能順其自然,總不會讀了碩士還失業吧。不過,想什麼來什麼,疫情暴發還真讓碩士生畢業后就業的難度增加了很多,特別是對於專業性和技術性不強的文科生來說,2022年就業形勢尤為嚴峻。

  疫情改變了我的人生規劃。在疫情暴發的幾年時間裡,我們見証了很多年輕人逐夢互聯網而未成的例子,看到了一些人資金鏈斷裂的慘痛經歷,目睹了歷經創業坎坷的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大家開啟了“省電”模式,求穩成了我身邊大多數畢業生擇業的首要標准。

  我找工作的原則是擇業要趁早,先有保底,再求進步。從去年9月起的秋招過程中,我一直重復著“搜集就業信息—投簡歷—筆試—多輪面試”這一流程,但直到11月底仍然一無所獲。我像是一個迷失在大海中的小船,不停對外發出就業信號,卻一直等不到一盞燈塔為我而亮。

  轉機出現在去年12月,機會扎堆向我飛來,我想是因疫情原因很多單位招聘一變再變。一時間面對這麼多機會,我竟不知道如何抉擇——政府事業單位?國企?醫療單位?在此之前,我隻希望有個工作就好,當有了選擇我又開始貪心。然而,世上難有十全十美的工作,最終,經過多方考慮我選擇了相對心儀的一份工作。

  由於疫情,身邊那些找工作較晚、手無錄取書的同學們在春招中屢屢受挫。“同學們要盡量參加兩周一次的就業促進大會。我們一起來為大家出謀劃策,確保每位同學畢業前都能就業”。看著關切而焦急的學院領導和老師,看著全社會都在關注大學畢業生就業,還未就業的同學們雖然心中著急,但也滿懷必勝信心。 

  本報記者 汪志球採訪整理 

  堅定投身西部教育

  █ 邱煜乾 四川師范大學本科畢業生

  揮別母校,我即將踏上人生新的旅程,當一名中學老師。

  在大學期間,我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就業指導服務活動,早早做好了個人職業規劃和就業准備。

  雖然求學過程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是這也讓我備加珍惜在校園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專業能力的時間。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專業學習與職業發展的結合,為我們組織了各類實習實訓實踐的活動。這使我堅定了投身祖國教育事業的初心。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在大三時參加學校組織的“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培訓班、求職訓練營后,我了解到了“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國聘行動”等國家為畢業生提供的求職平台,學會了如何客觀看待個人條件和社會需求,逐漸把目光聚焦在西部地區基礎教育行業,並把它設定為自己的就業方向。

  特別是在大四時,學校為我們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招聘活動和就業指導。通過積極參加校園內各行業專場雙選會、線上線下大型雙選會,讓我對未來基礎教育領域發展前景、中小學教師職業素養要求、就業領域的最新動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通過參加學校舉辦的就業能力大賽、模擬求職招聘大賽及優秀畢業生求職經歷分享等活動,更加堅定了投身西部地區基礎教育行業的決心。

  為了能在激烈求職競聘中脫穎而出,我從大三下學期開始不斷提升師范技能、核心競爭力、求職應聘能力,在輔導員一對一就業指導下,最終以優異的面試成績,與四川省攀枝花市教育局簽訂了就業協議,即將成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

  我有幸投身西部教育事業,離不開學校師范教育的引領、離不開學校提供的就業服務平台、離不開學院對每位畢業生量身定制的就業指導服務。

  作為一名即將踏上工作崗位的應屆畢業生,我將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盡快實現從學生向教師的身份轉換,在實踐中一步步成長,努力成為合格的西部基礎教育事業建設者。

  本報記者 王明峰採訪整理

  考上公務員崗位

  █ 劉 力 蘭州大學碩士畢業生

  3年前,因沒有被第一志願錄取,我來到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攻讀碩士學位。此前,我與蘭州大學以及蘭州這座城市毫無交集,也無任何了解。

  就在猶豫要不要到大西北來讀書時,我看到了嚴純華校長在一檔電視節目上的演講。他說:“能夠接納你的大學,才是最好的大學!”這話醍醐灌頂,我因此與蘭大結緣。

  “自強不息,獨樹一幟”。一入校,便被蘭大校訓深深感染,更加堅定了我學好專業課的決心。研一時,我全身心投入學習。由於是跨專業考研,我惡補專業基礎知識。宿舍、課堂、圖書館,三點一線﹔學理論、寫代碼、參加研討,緊張充實。那一年,我甚至每天早晨都會在鬧鐘響起之前醒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成績進步很快,還獲得了國家獎學金。

  漫游學海的同時,我也曾思索將來的職業,對自己適合做什麼、喜歡做什麼有過打算。去年4月,經過與導師、家人商議,我決定考公。因為我覺得自己喜歡做服務別人的事,喜歡與人溝通、交流,所以公務員崗位更能讓我發揮價值。認准了目標,我很快就投入到考試准備工作中。

  在備考過程中,學校和學院給我們畢業生提供了很多幫助。學校組織的“至公計劃”是向考公的同學提供的一個公務員筆試面試的輔導培訓平台。學校還向畢業生及時、廣泛發布各類招聘信息,在辦理畢業、就業相關手續時提供便利,我從中獲益良多。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久前,我已經順利通過筆試、面試和體檢,即將入職。我的同學中,雖然還有一些人暫時沒確定就業去向,但仍很“淡定”地在求職。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3年前,我“心有不甘”地來到蘭大﹔如今,我斗志昂揚地告別。感恩母校,它不僅提供了一個高質量的學習發展平台,更培養了我踏實自律、嚴謹細致等品質。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我將保持蘭大人“勤奮、求實、進取”的學風,在新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奮發拼搏,不辜負青春、不辜負時代!

  本報記者 付 文採訪整理

  成功入職普華永道

  █ 潘思敏 深圳大學本科畢業生

  我在經濟學院主修金融學專業,同時在人文學院修讀哲學雙學位。面臨選擇畢業后就業方向的大四這一年間,我經歷了復雜的心路歷程,也是慢慢建立自我了解的過程。

  首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畢業時的經濟形勢跟我們初入學時有所不同了。這一點,大家都有體會。就業、讀研,都會面臨壓力。起初,我的計劃重心放在讀研深造這條路。但大學4年間,我也利用寒暑假進行了3段實習,這些實習基本都是我主修專業的實習,讓我對金融行業有所了解。自2021年9月起,我就在做兩手准備,一邊找機會深造讀研,一邊投簡歷就業。

  一開始,我其實是十分迷茫的。雖然就讀於金融專業,但是我的興趣是一對一的專業咨詢。

  指導老師非常耐心、溫和,經驗豐富。聽了我的困惑,給我的建議是先從主修專業金融入手找工作,哲學的興趣可以在工作之外繼續追尋,或在日后覺得主業不合適后,再轉變方向。這些建議看似普通,但對我來說卻可說是醍醐灌頂。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比較,最終,我下定決心去找金融方向的工作,也聽取了指導老師關於簡歷修改、面試等方面的各種經驗。

  很幸運的是,我們學校給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很多機會:大型企業的宣講會,秋招、春招等校內雙選招聘會,各種就業群的信息……我參加過幾場企業宣講,漸漸從這個過程中了解我喜歡什麼樣的崗位,對什麼工作內容感興趣,這也是發現自我的過程。在經濟學院的就業群裡,老師經常發布就業信息,我把簡歷投了二三十家公司,獲得了普華永道、中國工商銀行、天職國際等多家公司的入職通知書,並決定進入咨詢領域,入職普華永道。入職后,將先進行輪崗培訓再定崗。

  回顧我的心路歷程,我要感謝大學4年時間保持好奇心和活力的自己。我並沒有把自己局限在必須讀研的思維裡,而是盡可能豐富自己的生活,參加感興趣的活動、實習,體驗生活。可以說,沒有辜負青春,也沒有辜負自己的努力。

  我未來的打算是,首先在公司接受培訓學習,找到合適自己的崗位進行深耕,然后計劃下一步的提升。 

  本報記者 呂紹剛釆訪整理

  (本版照片除受訪者供圖外,由丁若泓、本報記者竇瀚洋、向 娟、任妍拍攝) 

(責編:曹淼、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