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走進縣城看發展】榆中縣:向宜居宜業現代新城邁進

薛硯
2022年07月05日09:27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走進縣城看發展】榆中縣:向宜居宜業現代新城邁進

  榆中縣,素有“絲路重鎮、省城咽喉”美譽,它既是省城蘭州的城市副中心,更因境內“隴上屋脊”馬啣山、“隴右名山”興隆山的秀美風光成為蘭州的“天然氧吧”。“天下黃河第一鎮”青城古鎮則見証著榆中縣翻天覆地的時代變遷。

  從千年古縣蛻變為一座現代新城,如今的榆中縣處處煥發出現代都市的氣息。

  今年4月,作為榆中生態創新城首個科創單元的科創中心項目通過竣工驗收。這個項目將成為榆中縣推動科技企業孵化及招商、對外宣傳展示前沿科創成果的重要平台。

  走進科創中心,一座四層高的不規則異形體建筑讓人耳目一新,陽光透過網狀鋼架結構洒在落地玻璃窗上,顯得熠熠生輝。站在頂層向下望去,八角形凹槽式的地下展館盡收眼底。簡潔明快的幾何形態建筑配以自然美觀的綠植,既彰顯了科技創新的尖端性,也體現了綠色發展的和諧之美。

  “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項目設計建設的始終。”榆中生態創新城科創中心項目總工薛吉林告訴記者,“地上建筑的頂層鋪設了太陽能節能裝置,地下展館出口處延伸部分的建筑體也採用了綠色環保、經久耐蝕的透光混凝土,裝飾效果更具藝術感、科技感。”

  近年來,乘著“一帶一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蘭西城市群、蘭白都市圈、蘭州“一心兩翼”等國家省市發展疊加機遇的東風,榆中縣以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榆中生態創新城為3個重點,全力打造品質榆中,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縣域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一座城市要邁向現代化發展,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去年改造以后,院子裡的破舊炭房都拆掉了,空間更大,垃圾集中收集,小區打造得像公園一樣,住著更舒坦了。”正在小區亭子裡納涼的78歲老人崔玉英深有感觸地說道。

  去年,榆中縣對全縣2000年底以前建設的106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項目不僅將多個小區連片整合,改造提升老舊小區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路面等市政配套設施,還對老舊小區建設的危舊炭房進行拆除。

  “部分老舊小區在建設之初,為住戶配置了用於存儲煤炭的獨立小平房,現在多用於放置雜物,連排成片,不僅佔用公共空間,年久失修更成為危房,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因此我們將其全部進行拆除,改為綠化帶、休閑長廊及涼亭等。”榆中縣住建局物業管理所干部祁長征介紹說,“另外,我們還增加停車位、微型消防站,設置了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安裝照明、智能安防門禁等提升改造設施,小區功能空間進一步完善。”

  城市管理日漸完善,市民住得舒心、過得順心,更有歸屬感。近年來,榆中縣堅持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施政所向,財政用於民生支出佔比保持在80%以上。

  為適應新型城鎮化建設對教育的需求,加快破解縣城學位緊缺的問題,榆中縣通過新建、改擴建及愛心企業捐建、小區配建移交公辦等方式,累計新增學前、義務教育、高中學位1.7萬余個,有效解決了學位緊張、入公辦幼兒園難的問題。

  “近年來,榆中縣級財政對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我們千方百計持續擴大教育資源,不斷提升教育質量,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榆中縣教育局副局長談應峰說,“如今,榆中青少年校園足球品牌叫響全國,創建國家級青少年校園足球學校19所、市級特色學校20所﹔建成130個校園人工草坪足球場,在全省率先實現學校足球場全覆蓋﹔榆中縣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縣’。”

  今年9月,榆中縣面積最大的教育園區——榆中縣崇文實驗學校將迎來第一批學生入學。

  這座學校佔地近200畝,涵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部,每個學部均建有體育場、排球場、籃球場、足球場。學校還建有容納1500人用餐的食堂,集50米泳道游泳館、乒乓球館、羽毛球館、籃球館於一體的大型多功能體育館,可容納600人的多功能報告廳,可供2400人住宿的學生公寓,以及大型地下停車場……這所高品質現代化公辦學校將開啟榆中教育的新篇章。

  與此同時,近年來,榆中縣高原夏菜等現代農業不斷壯大,園區建設強力推進﹔工業趨向多元化鏈條化發展,初步形成了冶金建材、生物醫藥等12個門類產業體系﹔服務業實現融合化全域化發展,榆中成為蘭州市區產業出城入園優選地﹔素朴·李家庄、老家·浪街等旅游景區多點開花,實現人氣和效益雙豐收……

  處處彰顯活力、釋放魅力、蘊藏動力,榆中縣正昂首闊步向宜居宜業現代新城邁進。

(責編:楊曦、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