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豐收時刻——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啟幕

2022年09月24日08:5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豐收時刻——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啟幕

群眾聯歡、主題展覽、科技展示、產銷對接、農事體驗、農民運動會……9月23日,隨著一系列農味濃郁、趣味十足的活動陸續展開,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的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拉開帷幕。

在豐收節主會場的一系列活動中,天府糧倉豐收畫卷徐徐展開,蜀鄉增收致富美景生動呈現。四川農業農村發展成就斐然,天府糧倉不僅實現川人端牢自己的飯碗,更為國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了巨大力量。

在天府農博園大田展區3000畝稻田裡,20組稻田畫強烈震撼視覺,“慶豐收 迎盛會”“中國農民豐收節”等圖樣應接不暇。稻田畫顏色不同,實為水稻品種多樣。大田展區廣泛採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寄寓“五谷豐登”美好願景,體現四川農業創收的大好光景。

在四川的廣袤土地上,像天府農博園大田展區這樣的高標准農田有近5000萬畝,年復一年裝滿天府糧倉。去年,四川糧食產量達716億斤,10年增加62億斤,新增產量可供1700萬人吃一年。今年,小春糧油再獲豐收,油菜籽總產量連續10多年穩居全國前列。

目前,四川建成各類農業園區1178個,創建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6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83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96個。持續夯實生豬養殖第一大省地位,2021年生豬出欄6314.8萬頭、同比增長12.5%﹔今年上半年,生豬出欄同比增長7.2%。

在位於新津區興義鎮波爾村的中國農科院立體農場裡,工作人員啟動開關,種植機器人便按照設定的操作參數,將插滿生菜苗的定植板准確放進了栽培架。

“我們利用智慧農業物聯網系統,對植物生長的‘溫、光、濕、水、氣、肥’進行選擇性控制,運用AI智能機器人種植管控,實現了農作物立體栽培。”農場農業指導朱同生說,不少這樣的新技術正在四川大地廣泛應用。

放眼全省,農業新技術、新裝備大顯身手的場景比比皆是:平移式噴灌機,能夠精確控制噴灌時間和灌溉量,滿足作物生長﹔作物長勢觀測站,可以遠程分析作物長勢、病虫害等﹔太陽能風吸式殺虫燈,通過亮起吸引害虫的光譜燈,將害虫吸引過來滅殺,減少殺虫劑的使用……

近年來,四川積極推動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基礎設施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示范,打造好數字化轉型“底座”,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推動農業數字化、智能化、專業化發展。

四川大力建設數字“三農”綜合信息平台、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平台、農業農村雲平台,加快農業農村數據資源的有效整合和開放共享。同時,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融合﹔發揮“互聯網+”在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各環節高效協同和產業化運營中的作用,保障優質農產品產銷順暢和賣出好價格。

“我們還在建立健全農村各類資產資源的數字化管理,逐步推動惠民服務網絡化,‘互聯網+’向農村延伸,讓農民可以更便捷地享受到各類數字化服務。”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四川大力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川糧油、川豬、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藥、川牛羊、川魚十大優勢特色產業和現代農業種業、現代農業裝備、現代農業冷鏈物流三大先導性支撐產業迅速崛起。

(本報記者 周洪雙 本報通訊員 陳晨)

(責編:楊虞波羅、李楠樺)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