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如何讓小濕地釋放出大能量?中外專家解讀小微濕地能量密碼

2022年11月11日17:11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如何讓小濕地釋放出大能量?中外專家解讀小微濕地能量密碼

  小微濕地面積雖小,但數量眾多,蘊含著巨大的潛能。如何善加保護和利用,讓其潛能充分釋放?10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東道國活動——《小微濕地保護管理與合理利用論壇》,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中外專家圍繞論壇主題,分享典型案例和真知灼見。

  重慶市梁平區和江蘇省淮安市作為中國小微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典型代表,分享了所在區域的小微濕保護案例,展示小微濕地保護成效。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副院長、教授張明祥分享了重慶市梁平區成為新晉“國際濕地城市”的經驗。他說,這座三面環山、一面是平壩,沒有大江大河和大型湖泊的城市,靠什麼獲此殊榮?他認為,靠的是三張生態牌:全域濕地、“城市濕地連綿體”和“小微濕地+”。

  其中,“小微濕地+”是梁平因地制宜,在全國率先探索推廣的“小微濕地”保護與利用模式。截至目前,當地已建成400個各具特色的小微濕地。它們與生態保育、環境整治、鄉村民宿等多種功能相結合,拉動了旅游熱,帶動了農民增收,農民因此格外珍惜和保護身邊的這些“小微濕地”。

  “保護一定要與利用有機結合,才能激發人們保護小微濕地的積極性。”張明祥說。

  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教授袁興中在線上分享了梁平雙桂湖小微濕地的保護與利用的特色案例。比如,該區環湖建設了不少像水泡似的“泡泡小微濕地群”,將流經小微濕地的地表水層層淨化后,流入湖中。既保護了湖泊水質,小微濕地群本身也成為市民游憩的景觀。

  國家濕地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呂憲國研究員,分享了鬆嫩平原小微濕地基本特征與修復案例,並從東北小微濕地形成原因及驅動機制進行了探討,評價了鬆嫩平原小微濕地在維持區域水分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方面的生態功能,並建議從景觀尺度合理優化配置小微濕地,保障農林牧漁產業可持續及區域生態安全,促進三生融合的綜合協調發展。

  淮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副局長籍榮生在會上分享了《江蘇省淮安市小微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近年來,淮安市積極爭創“國際濕地城市”,依托優良的濕地自然稟賦與發展潛力,強化全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不斷加大濕地保護和修復力度。探索生態價值實現新路徑,與濕地鄉村(社區)緊密結合,在全域開展的小微濕地網絡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濕地科學家學會歐洲分會主席、專業濕地科學家認証項目全球化委員會會長馬修辛普森,分享了歐洲視角下小微濕地的現狀和威脅因素,直面小微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問題,強調了小微濕地對於當地人口提供的多重惠益。同時分享英國一處河流旁生態功能退化的小微濕地修復和管理的成功經驗,為小微濕地的生態修復和惠及民生福祉打開了思路。

  南京大學常熟生態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軒波作了《鄉村小微濕地保護修復與合理利用模式研究》的介紹,指出中國的小微濕地大量分布在鄉村區域且具有特別重要的生態功能,蘊含著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的模式,保護修復與合理利用小微濕地模式,創新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了濕地保護與鄉村振興的“雙贏”。(郭香玉)

(責編:董童、李源)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