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船探海!一覽廣州南沙深海探測真面目

珠江入海口,廣州市南沙區龍穴島科考碼頭上停靠著“海洋地質”科考船隊,其中新晉成員“海洋地質二號”最惹眼。它有著“大塊頭”海工吊機,能提起150噸重物﹔船尾處A型架就像深海“電梯”,纜繩可將科考裝備送入大海最深處。
2月18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廣東省委網信辦和人民網聯合主辦的“未來已來——高質量發展看廣東”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廣州南沙區,走進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科考專用碼頭,一覽深海探測重大裝備建設真面目。
我國首座深水科考碼頭
可滿足全球科考船停靠用水用電標准
碼頭岸線1000米,建有5個科考船泊位,陸域配套面積約12000平方米……龍穴島科考碼頭於2022年12月正式啟用,是我國首座深水科考專用碼頭,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科考專用碼頭。
該碼頭通過支航道與廣州港主航道相連,主要為科考船等提供靠泊、補給、維修等后勤保障服務,滿足全球科考船停靠用水用電標准,是我國開展大洋科考合作和深海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設施。
廣州市南沙區龍穴島科考碼頭
碼頭啟用當日,“海洋地質二號”多功能新型科考船也正式入列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地質二號船長黃棉煜介紹,“海洋地質二號”總長85米,型寬22米,型深8米,排水量7224噸,航速12.5節,可載員150人,自持力35天,續航力12000海裡,配備了150噸主動深沉補償海工吊、A型架、萬米光纖絞車和地質絞車、海上水文環境測量等調查設備。
“‘海洋地質二號’原為水下支持維護船,經過改造升級后,已成為一艘具備伴隨大洋鑽探船進行全球航行作業能力的多功能保障船。”黃棉煜告訴記者,“海洋地質二號”現在可提供物資補給、人員輪換、海上消防及救援等保障服務,還可完成環境評價、地質取樣、物探調查、錨系作業、近海底地形調查等海洋科考調查作業,以及海底電纜敷設、深水打撈、飽和潛水、風電工程勘察等海工作業,將大幅提升我國深海重裝備探測能力。
“海洋地質二號”多功能新型科考船
著力構建“多龍探海”裝備體系
“地球演變、生命起源、氣候變化等重大科學問題的答案,也許就在深海裡,加大深海前沿技術裝備的研發力度,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必能推動我國海洋事業不斷取得新突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基建處副處長許曉東介紹道。
海底礦物質“富鈷結殼”和“多金屬結核”
去年12月,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萬米鑽探的超深水科考船——大洋鑽探船,已實現主船體貫通。“今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還將繼續推進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和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大洋鑽探船)建設,大洋鑽探船預計2024年全面建成。”許曉東介紹,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著力構建以深海探測“國之重器”為龍頭的“多龍探海”裝備體系﹔建強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遴選“海洋地質科技領軍人才”“海洋地質科技拔尖人才”,加強人才梯隊建設。
水下自主式航行器和“海馬”號遙控潛水器
當前,南沙區正以實施《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為總牽引,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南沙“加速度”,打造全市高質量發展主陣地和新引擎。(記者 張菲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