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2023年終特別策劃——

《記者去哪兒》這一年:見証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人民網記者孫陽 車柯蒙 王天樂
2023年12月30日14:2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2023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2023年,奮斗創造奇跡,團結凝聚力量,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加速描繪﹔

2023年,人民網《記者去哪兒》欄目通過近30期報道,記錄著民生改善,見証了經濟韌性與活力。

2023年,記者在走訪調研中,感受真實的中國。

煙火氣回歸 消費市場有亮點

2023年新春,我國吃住行游購娛等需求快速釋放,消費相關行業明顯復蘇,我國市場的強大韌性和巨大空間得以展現。

“春節檔的開門紅,讓我們對未來更有信心,觀影消費和文化娛樂消費的增長將是必然趨勢。”萬達電影副總經理兼綜合管理中心總經理李勁波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今年上半年,經營狀況基本上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暑期的長沙市,不少游客前往火宮殿品嘗傳統小吃,火宮殿運營部副部長龍維表示,如今,消費者對於產品文化和消費場景的需求明顯提升,美食不光要好吃,還要給人帶來文化的享受。

快遞送到牧場羊群邊、鄉村土特產乘著冷鏈車去往全國的菜市場……農村流通貫通城鄉、連接生產和消費,是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今年以來,我國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鄉村消費市場呈現出持續穩定增長的態勢,在促消費、保民生、推動鄉村振興、助力共同富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023年,美食街區重現煙火氣、旅游景點游人如織、城市重點商圈加快建設﹔“持續向好”“業績回升”“有信心”成為不少商家在接受《記者去哪兒》欄目採訪時的關鍵詞。

今年以來,各方面積極恢復和擴大消費,消費潛力逐步釋放,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明顯增強,為推動經濟恢復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

產業結構優化 經濟增長有韌勁

2023年,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隨著我國加快促進綠色產業發展和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綠色產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政策引領下,新能源汽車發展在全國各地不斷取得新進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月至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842.6萬輛和83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5%和36.7%,市場佔有率達30.8%。

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告訴《記者去哪兒》欄目,隨著政策的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過程中,產品和技術出海是關鍵所在。

當前,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步伐加快。數據顯示,我國累計培育“小巨人”企業1.2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3萬家,遴選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100個。

今年以來,我國大力推進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從中央到地方,推出一系列重要舉措。

在深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常行科技有限公司,正得益於科技金融的支持加快發展。“2019年遇到CPU限購問題,資金壓力很大。后來了解到有專門為小微企業推出信用貸款服務,我們通過這個方式貸到了企業的第一筆貸款。”公司創始人郭義說。

與此同時,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2023年,《記者去哪兒》欄目多次關注“人工智能”“算力”等領域所取得的新成效。

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七個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全面推進機器人應用場景。“隨著多模態融合和運動AI的發展,人形機器人會在越來越多的場景取得實質性突破。”優必選科技副總裁、人形機器人事業部負責人付春江博士說。

在湖南,鳳凰磁浮快線連接了鳳凰高鐵站與鳳凰古城景區,依靠著列車控制無人化、運營維護智能化、多交通制式運輸協同化的智能一體化系統,進一步推動我國數字交通建設取得新成效。

在杭州,為加快推進區級社會治理中心建設,“濱安碼”正成為數字技術賦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有益探索。

便民生活上新 民生福祉有增長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旨歸。

在2023年的採訪中,《記者去哪兒》欄目觀察到,我國在全力穩增長的同時,持續擦亮民生底色。扎實推出一項項惠民政策,落實落細一件件民生實事,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以不斷增強。

醫院停車難、周邊道路擁堵一直是百姓反映強烈的民生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之一。6月,《記者去哪兒》欄目就部分群眾反映的“就醫交通不便”問題,探訪位於北京市朝陽區三環內一家三甲醫院。記者發現,在前往醫院的道路周邊,都設置了較為明顯的“停車場”“網約車停靠”等相關指示牌。

今年以來,為了讓百姓就醫“最后一公裡”更暢通,多地通過建立立體停車場、開啟在線預約停車、市政規劃利用空間資源增設停車位等多項措施緩解相關問題。

2023年,各地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正讓老百姓日常生活愈發高效便捷。

自2021年開始,商務部聯合多部委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讓居民從家出發15分鐘范圍內,不僅有菜市場、便利店等滿足基本生活的場所,還有教育、醫療等相關配套。2023年,這種“近在咫尺”的便捷生活,在不少社區已經成為現實。

“民以食為天”。柴米油鹽、一日三餐是生活瑣事,更是民生大事。今年7月,《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提出“探索發展社區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務網絡”。

9月,記者走進位於北京市長安商場裡的“社區食堂”,面對記者採訪,“方便”“實惠”“口味好”成為老人們口中的關鍵詞。“來這兒吃飯,葷素搭配得挺好,價格也不貴,我們老兩口吃一頓再打包點熟食、面點回家,這晚餐也解決了。”一位用餐的老人對《記者去哪兒》欄目表示。

這一年,消費潛力逐步釋放、基礎設施更加便民﹔這一年,展會上的新技術、新趨勢頻出,產業裡新動能、新活力迸發。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正邁出堅實步伐。

(責編:郝帥、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