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馬力足”系列報道
“資”養實體 “貸”動活力: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持續發力
2024年伊始,位於福建清流縣溫郊鄉的方坑夾螢石礦現場一派繁忙景象:道路修整、設備維修、安全設施維護等工作都在搶時間、趕進度。“多虧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提供的3億元並購貸款以及財務顧問等服務,讓我們獲得了永福化工公司螢石採礦權、生產線等資產,助力我們在拓展氟新材料產業領域的延鏈補鏈強鏈。”福建三鋼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員工走訪企業了解生產情況。受訪者供圖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2023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4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准有效。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2024年以來,我國金融業加快創增量、優結構的步伐,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金融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實體經濟服務質效,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貨幣政策持續發力 為經濟運行營造良好金融環境
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貨幣政策近期接續發力。中國人民銀行2024年1月24日宣布,決定自2024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准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准備金率約為7%﹔自2024年1月25日起分別下調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利率各0.25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認為,本次降准幅度將釋放中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可為貨幣信貸增長提供有力支撐﹔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三農”、小微、民營貸款投放,降低融資成本,激發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需求,有助於穩投資、擴內需,更好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同時,此次降准並疊加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可為銀行釋放更多長期穩定的低成本資金,為促進降低企業融資和居民消費信貸成本、進一步讓利實體經濟創造有利條件。
“與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大放大收相比,我國的貨幣政策操作比較穩健,貨幣政策調控和傳導機制也在不斷豐富完善,為可持續地支持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近期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4年,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落實好靈活適度、精准有效的要求,繼續為實體經濟穩定增長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總量方面,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節奏上把握好新增信貸的均衡投放,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結構方面,將不斷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要注重盤活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提高存量資金使用效率。價格方面,兼顧內外均衡,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潘功勝說。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有了工商銀行提供的這筆資金支持,我們的研發成果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沈陽希科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作為一家“專精特新”企業,好多科研成果未能及時轉化為營業額,企業融資受到影響。
“針對企業特點,我們為其提供了500萬元信用貸款。”工商銀行遼寧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引入稅務、社保繳存、公積金等數據,為處於起步發展階段的輕資產科技型企業提供更適配的融資服務。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期發布的《關於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通知》提出,鼓勵銀行機構在防控風險的基礎上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綜合運用企業創新積分等多方信息,開發風險分擔與補償類貸款,努力提升科技型企業“首貸率”。
國新辦舉行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我們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和商業可持續基礎上,根據綠色低碳項目融資和風險管理需要,立足自身職能定位,開發氣候友好型綠色金融產品,提供多元化、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李明肖近期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韌性所在,事關就業和民生。普惠小微貸款的認定標准由現行單戶授信不超過1000萬元放寬到不超過2000萬元﹔延續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2024年以來,護航普惠金融發展,政策不斷加碼。
“我們將努力打造又普又惠、好用不貴的中國特色普惠金融體系,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普惠金融司司長郭武平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 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動能
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也是我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2024年以來,我國持續深化金融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拓展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銀行外匯展業管理辦法(試行)》實施,推動商業銀行外匯業務流程再造,進一步提升銀行外匯展業能力,營造與高水平開放相適應的制度環境﹔聯博集團旗下外商獨資企業聯博基金獲得中國証監會核發的《經營証券期貨業務許可証》,成為在我國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之一﹔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首家境外系統重要性外資直參業務上線﹔《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修訂發布,促進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同時,更加便利大灣區居民享受優質金融服務,助力打造大灣區優質生活圈……
有專家認為,深化金融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助於提高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加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多元化和多樣性,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讓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有助於改善我國金融業競爭環境,進一步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培育形成競爭新優勢,促進開放型經濟的增長動能轉變、發展方式轉變,引領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研究一批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金融開放舉措,支持更多外資機構來我國展業興業。”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近期在香港第十七屆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未來我國金融業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資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外資提供更好營商環境的方向不會變,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林盈、王斯文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