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缺乏透明的数据,但是京东有很多可比的公司,苏宁易购可以作为京东商城业务特点的参考对象。我们发现的主要B2C厂商的财务特点:负现金流需求。我们将“现金流需求”定义为企业为满足业务必需,需要企业另行筹集的现金需求。流动资金供给与需求间的差额反映了公司的净现金需求。如果现金流需求为负,则企业的经营周期内不仅不需要提供资金,反而会从生产经营中产生一定的富余现金。
京东相对于苏宁易购(苏宁旗下在线零售平台)而言,是一个领先者,基于苏宁易购的数据比照,我们的判断是:与苏宁易购表现类似,京东商城也具有“负现金流需求”的财务特点。京东来自应付款项的资金来源,大大高于生产经营上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的资金占用。【详细】
国美和苏宁急剧扩张之时,关于类金融模式的讨论非常多。类金融模式基本的框架就是:企业利用规模优势和渠道优势,吸纳、占用供应商的资金,通过滚动方式供自己长期使用,从而得到快速扩张、多元发展的经营模式。类金融模式保证苏宁与国美获得运营资金,并支持了苏宁与国美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总体而言,国美运用类金融模式比苏宁更加激进,后来由于实际控制人黄光裕犯罪问题,国美发展受到重大挫折。苏宁则相对稳健,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器零售集团。
如果从类金融模式来考察企业,苏宁是一个比较好的比照对象。我们推断,京东商城应具有类似特点,并在部分领域会表现得更加极端。整体上,企业占用供应商资金的基本方式是,加快收款,拖慢付款。在运营中,类金融模式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五高五低”。【详细】
京东商城在运营成本上,并不具备优势。在此情况下,京东的低价就只能靠超低毛利率和巨额亏损来维持,但是单纯烧钱的方式显然是无法持续的。我们以苏宁作为参考对象,电商与传统实体并无成本和竞争优势,双方运营成本基本相同。成本费率在10%以上。在具体对比中,苏宁一向因采购规模具备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采购成本优势;京东需大量投入广告以维持并增加流量。没有巨大的广告推广投入,京东将无法获得不断增长的流量。
根据我们的访谈资料调查,中国网商平均需要花费180元才能获得一个客户,最低的成本是30元—50元。另外,目前单个订单金额平均在160元左右。80%的人只购买150元—180元的商品。对于京东而言,相关费用可能处于上述区间较低的位置,但对于京东而言,无论如何是一个巨大的支出。【详细】
对于处于类金融模式的京东而言,最重大的风险就是挤兑。一旦“应付款项”受到挤兑,公司就会破产。因此,类金融模式风险的防控,就是通过提升速度,打通资金循环体系。良性的循环是,销售规模提升,推动账面浮存现金上升,这个低成本资金可以运用以扩大规模提升效率,进一步推升京东的渠道价值,如此,又可以进一步推动账面浮存现金增加。
从资金循环中可以看出,在提升运营效率的过程中,存货周转要快,高效的营运速度就会使得大量资金沉淀。如果速度放慢,资金积累速度下降,现金积累就会下降,现金的流失,会导致连锁反应,包括竞价地位下降、付款周期变短,进而进一步压缩现金流,最终陷入恶性循环。【详细】
将现金用于银行理财业务是很多现金富裕的公司的共同做法,我们估计这也是京东现金使用的主要方式。刘强东透露其在12年的金融收入是3亿元。按照其可动用现金资产估算,其收益率在年率5%左右。
京东商城必然转向“零售+投资”的模式,但股权结构决定了京东的资本运作路径,京东自身现金投资业务与京东的估值问题、投资人的变现问题纠缠到了一起,正是由于各种约束的存在,京东的转向受到约束。我们判断,京东账面现金使用局限于主营业务相关的领域。【详细】
对于京东而言,IPO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其股东都是股权投资人,其进入京东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京东做大以后,高回报退出。京东上市的首选地是美国等海外资本市场,面对近几年中资概念股的神话褪去,京东若不能实现较好的财务指标(营收、毛利率等),在美国市场IPO难度较过去增大不少。京东已经进行了4轮融资,相信推动京东尽早上市成为各方最优选择。基于京东特殊的商业模式,如何给京东估值,成为横亘在上市之门的一道难题。
京东能否顺利上市,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盈利,更取决于美国等海外投资者对京东的认同,销售额在上涨,但估值水平每年下降一半,说明了投资者对京东的认同程度在下降。【详细】